特別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九十七章 無心之言 或許成讖,順明,特別白,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說完,軍官們卻也不在意,因為李孟本來就沒有打算入城,這件事情也就讓人不太高興罷了,有種幫了別人卻沒被感謝,雖然是份內的職責,但總會有些惱怒。
方才那名耳語的書生聽到李孟這麼說,連忙抱拳施禮,開口解釋說道:
“小人跟隨船隊一路前來,和船家聊天,說是這河南地,城池若被賊兵攻打,那守城的用力只是八分,若是官兵前來解圍,守城的用力卻是十分,就算是解了圍,城門也絕不開啟,勞軍的物品都是丟到城下來,讓官兵自取。”
這番話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了過來,王海瞪大了眼睛問道:
“怎麼如此的荒唐,這河南的百姓就不知道好歹嗎?”
一直坐在後面的另外幾名書生也有一人站起來,笑著開口說道:
“各位大人不知,河南地素有民諺‘賊如梳,兵如篦,官如剃’不是常年駐紮本地的兵馬,輕易不敢放進去的,要不然會被禍害的很慘,這天底下,也就是咱們山東是個有規矩的地方,全仗大帥的英明啊!”
有人起個頭,下面哪有不跟著湊趣的道理,軍帳內的將領和文人們都是抱拳站起,齊聲的說道:
“山東太平,全是總兵大人英明神武。”
李孟擺擺手,笑著說道:
“突然怎麼又說到我這裡了,坐下,坐下!”
好話人人愛聽,眾人這番奉承,李孟心中自然也是舒暢,李孟看著方才起身耳語的那名文士,微笑著點點頭,充滿嘉許之意。
話題被這幾名文士已經是不落痕跡的轉到另外的方向上了,耳語的那名文士確實是個機靈通透的角色,可以大用。
而且這個文士李孟也是認識,算是周揚身邊的首席幕僚,據說從前還是山東省內頗有名氣的才子,姓袁,叫袁文宏,字雲毅。
至於方才那個話題為什麼要轉向,渡河而擊,衝入敵陣,並且取得大勝的那名勇將,在歷史上確實是有這個例子,這名勇將也是赫赫有名,
問題的關鍵是,這個大將不適合拿來做比喻,因為他是大明的開國元勳——常遇春,元明交替,驅逐韃虜的時候,常遇春率軍攻打採石磯,岸邊全是緊張戒備的元軍士兵,常遇春渡河而攻,到了岸邊的時候,不知道元軍怎麼想,還拽了矛杆一下,把常遇春拽上了岸,結果虎入羊群,大砍大殺,取得了大勝。
常遇春是大明開國英烈之中最出色的將領之一,曾經誇口說道,給我十萬兵,自當橫行天下。
用常遇春來比喻陳六,這對陳六來說是莫大的讚譽,可陳六若是常遇春,那身為陳六上司的李孟,又該用何人來自比。
身為大明的總兵,居然敢自比太祖朱元璋,這是實實在在的僭越了,最起碼一個心懷不軌的罪名是跑不了的。
雖說營帳之中全是膠州營的親信將領,而且現在的李孟所做的事情,也不算是太把王法放在眼中,可這件事情被人無心說出去了,總歸是不妥,還會招惹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明著提醒反倒是會惹人注意,不如這麼無聲無息的把話題扯開,是十分穩妥的說法。
那袁文宏站立在一旁,看到李孟嘉許的神色,他心中也是欣喜,膠州營的系統時間不長,卻非常的完備,所謂的草創初期,出頭的機會特別多,這個說法不太適合膠州營的文人系統,尋常人難得又在李孟面前表現的機會,自己把握住了,今後肯定好處多多。
大明武將不知道常遇春的典故,這也算是個奇怪的事情,帳內的文士們都是有些奇怪,不過也就是奇怪罷了,這僭越的行為,不知道為何,這些書生們也不太認為這是什麼大事,很有些理所當然的感覺。
跟著軍隊行動的文士們,他們要從民政的角度來觀察沿途的一切,靈山商行和黃平的情報機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