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七十五章 緊追有責 破局始動,順明,特別白,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樣的大方陣在現實中會有什麼效果,實在是讓人期待。
上上下下高興,但李孟和歐曼的一次密談卻沒有流傳出來,歐曼對這種大方陣地看法是,未必是最先進地,可目前這是最合適的。
在現在地歐洲,長矛方陣逐漸的變小,而火銃兵在部隊中的比例越來越高,火銃的射擊越來越成為火力輸出的主力,而長矛則只是為火銃兵抵擋騎兵的衝擊和作為移動工事來使用的。
可膠州營兵器製造局的能力,並不可能製造出這麼多的火銃來滿足需要,火器不足的情況下,也只能是以長矛兵為主了。
眼下的這種大方陣是因為能力不足,不能達到那種最優的表現,才選用了相應落後的形勢,儘管李孟知道這個方陣,甚至是八百人的那種的小方陣也足夠可以取得大部分戰鬥的勝利,但心中卻有一種緊迫感。
目前的歐洲已經是漸漸的甩開了大明,如果不盡快的把華夏從這種混亂的情況下解脫出來,恐怕會這距離會越來越大,那接下來的屈辱和黑暗到底是會不會以另外的方式重演呢,形勢危急啊。
歐曼還提到了甲冑的問題,濟南大營駐紮的地方差不多都是濟南附近的所在,騎著馬很快就可以瀏覽完畢,儘管看得粗疏,可歐曼還是能分析出一些基本的問題,按照他的說法,這時代的歐洲,步兵團計程車兵們已經可以穿上半身甲,帶著金屬的頭盔。
這些盔甲就是李孟在南京得來的那套西洋甲上半身的簡化版,那些複雜的關節,被類似於涼鞋帶扣的裝置取代,頭盔也是如此,沒有了那些複雜的面具機關,儘管沒有那麼多繁複的雕刻和裝飾,可防禦的效果卻差不多。不過穿戴地舒適性下降了很多。肩膀也比較難受,但是額外倒也換來了穿戴的方便性,以前的全身甲,必須找人幫忙,還要動用螺絲起子,現在這些士兵自己就能很方便的套上去。這樣的鎧甲,用鳥槍之類的已經打不透了,更不要說弓箭。
這種盔甲。曾經讓幾百名白人在美洲擊潰過幾萬用石頭武器的印第安人,弓箭基本上不可能打穿這防禦,刀劍的劈砍,長矛地刺殺,要擊破這種防禦也是很困難。而歐曼看來的結果,膠州營的盔甲大部分都在馬軍和親衛隊的身上,普通的步兵,只能是穿著厚布的衣服和氈帽。這個防禦力實在是提不得。
對這個事情,說出來李孟也只是能苦笑了,那種板甲和頭盔的打造,對於膠州營的兵器製造局來說,是很麻煩地工作。
膠州營的兵器製造局。也需要大批的青壯勞力工作,可山東的兵源和田地耕種這一塊對人力的需求也很大,而且兵器製造局地鐵礦和兵器製造,相對來說需要有技術的勞力。對勞力素質要求也是不低。
種種原因,膠州兵器製造局的人力一直是個問題,李孟也曾經想過生產士兵們的甲冑,不過孫和鬥、丁旭和郭棟都是聯名寫信訴苦,如果這一個盔甲所消耗地人工實在是太多,如果在盔甲上耗費的太多,那麼武器製造、修理都是要受到影響。
要知道如今的膠州營除卻十幾萬正規軍之外,還有武裝鹽丁、依附膠州營的豪族勢力。這些都需要各種兵器,兵器製造局滿足這些人的需要已經是頗為的吃力,如果在鎧甲上投入人力製造,肯定會有缺口。
如今的膠州營兵器製造局,鐵匠們的工錢已經比太平年景最高地時候還要高兩倍,可即便是這樣,鐵匠們仍然有願意回鄉種地,不願意這麼繼續幹下去的。實在是太讓人勞累了。疲憊的要命。
聽到這個說法,歐曼.加里斯也感覺到頗為的無奈。在歐洲這樣的盔甲可都是大批次的生產,他是軍人對製造的流程並不是太懂,但知道價錢,一名長矛兵或者是火槍兵所使用的半身鎧甲加上頭盔,差不多是三到四個杜卡特,折算成銀子地重量,按照歐曼在澳門給商人打工地經驗,這最多也就是七、八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