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節,東唐再續,雲無風,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製造,雖然有契丹獻鑌鐵刀給大宋朝的記載,但必須注意到的是,遼國本身還接受從西域諸國進貢來的鑌鐵器物,正常情況下,確實卻很難想像生產力低下的遼國自己能夠生產鑌鐵。所以文獻之記載問題並不難解釋,其很可能是接受西域來的鑌鐵刀再轉送部分給宋朝。

至於遼之國號問題基本可以認為是金人杜撰。四川南賓和湖北武昌產鑌鐵的說法也是孤證;而金朝雲內州的青鑌鐵是否與鑌鐵一回事至今都還沒弄清楚,也沒有直接的實物證據;金人尚佩鑌刀也是物以稀為貴,而那“金水總管造”刀是否為中原地區所造,根本不得而知。

元明清三朝,其實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鑌鐵製造明證。(限於篇幅,不再細談。)

可以肯定的說,迄今為止,中國境內沒有一例可以準確判斷為鑌鐵產品的文物報道。

所以無論從文物考古資料還是文獻資料來看,中國除了西部少數民族地區有生產坩堝鋼的可能外,中原漢人聚居區一直缺乏鑌鐵生產的可靠證據。中國自始至終沒有大規模生產鑌鐵,一方面是中國自己的生鐵——生鐵脫碳鋼的鋼鐵技術體系非常完善,而外來的坩堝冶煉高碳鋼的工藝除了滿足少量統治階層內部人員的享樂外並未有多少實際用途,遠不及生鐵改善中國生產工具帶來生產力的進步大;另一方面,從兵器角度來看鑌鐵刀固然為利器,但是在宋代以後逐漸產生的火器技術將軍事技術的競爭從以前冷兵器時代吸引到火器技術上以後,也使中國喪失了進一步研究鑌鐵生產工藝技術的動力。元代雖然有西域各國的人士幫助中國生產鑌鐵,但是由於歷史短暫,加之統治階級的等級制度,沒有漢人集團掌握這項技術的可能,終於導致了鑌鐵不能在中國中原地區生產且絕傳的結果。

雖然如此,但是李曜看過他那做老師的祖父在大鍊鋼時代窮心盡血寫成的鍊鋼心得和中國鋼鐵製造技術發展的思考隨筆,知道中國在古代沒有堅持發展這種“高精尖”鋼鐵,對於日後火器的發展其實也有巨大的阻礙,因此穿越過來之後,他就一直在琢磨發展高碳工具鋼的事情。

至於這一批馬刀,李曜說是鑌鐵,其實真有點自己給自己臉上貼金。這批馬刀的製造材料確實比以前的灌鋼馬刀質量更好,但絕對稱不上鑌鐵。好在唐朝自吐蕃侵入西北以來,已經極少能得到產自印度、中亞的真正鑌鐵寶劍,因而這批馬刀要說鑌鐵,也能忽悠不少人。

同重鑌鐵,價過白銀!

李元審大吃一驚之後,立即對這批馬刀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當下便問:“李郎君,並帥果真命你送了五千柄鑌鐵馬刀來潞州?啊,郎君勿惱,某並非質疑,只是聽聞鑌鐵寶刃鋒利無匹,乃是吹毛即斷之神兵,未知李郎君可否不吝一觀,解某心中疑惑?”

李曜心中嘿嘿一笑:“吾計售矣。”當下卻不拿馬刀,反而解下腰間佩劍,割下一小撮馬尾,道:“壯武不妨走近一觀。”

李元審此時對李曜已經沒什麼防備之心,一則是李曜自稱李克用派來運送軍械,這個事情基本沒法仿冒,畢竟他只帶著兩百人,若要使詐,須知後院將不是耍的;二則李曜自稱代北人士,口音也決然無誤,這一點更讓李元審放心,因為並帥麾下代北人乃是核心,李曜話裡話外似乎跟李克用頗有關聯,跟潞帥李克恭更似乎親密異常,此地本是潞州地界,須知這等事情一問可知,李曜豈敢冒充?

於是李元審便打馬上前到離李曜不過十步之處。李元審不是愣頭青,十步雖然近,對方若是遽爾發難,自己難以討好,然則他乃是後院將牙將,手底下豈能沒有幾分能耐?他自信在對方發難之前,自己的弓箭已經能將李曜射於馬下。

李曜對李元審倒是真無什麼為難之心,見他打馬走近,當下便將佩劍反持,將那一撮馬尾放置其上,輕輕一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狂仙歸來當奶爸

菸灰公子

穿成假千金她媽

多多鹿

陛下總想碰瓷我

見荷

訓衛手冊

梧桐難栽

諸天之從新做人

惠鵬鵬

當反派遇上反派[快穿]

清酒澗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