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5節,東唐再續,雲無風,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方各地,“茶自江淮來,舟車相繼,所在山積,色額甚多。所謂色額甚多,即指茶葉的種類和數量較多。不惟如此,鄰近產茶地區以及江南各地茶葉不斷轉運江淮,或者取道江淮轉至北方乃至外境,特別是長江沿岸及南方廣大地區,
如浙江、閩中、江西、兩湖、四川等地都盛產茶葉,順江東下,途經兩淮再轉運各地。不說太久遠的,就說在宣宗大中年間(847-859),其茶稅就高達六十萬緡。
淮南的商業貿易也較為活躍。到唐代,揚州己發育成全國最大的物資集散地,百貨雲集。唐之鹽鐵轉運使在揚州,盡斡利權,判官多至數十人,商賈如織,故諺稱‘揚一益二’,謂天下之盛,揚為一而蜀次之也。唐代詩人徐凝為之讚美道“天下三分明月夜,兩分無賴是揚州。”這裡還聚集大批來自海外的外國商人。《舊唐書邵景山傳》記載,760年,揚州長史劉展叛亂,有幾千胡商在這次動亂中被害,可見外國商人之多。到唐朝後期,仍有很多胡商滯留在江淮地區。
安史亂後,唐朝的財政收入主要依靠淮南等道,“每歲縣賦入倚辦,止於浙西、浙東、宣歇,淮南、江西、鄂嶽、福建、湖南等道,合四十州,一百四十四萬戶。”第五琦(此人簡單介紹的話,就是一名唐代著名經濟官員)稱,“方今之急在兵,兵之強弱在賦。賦之所出江淮居多”。故明末清初學者王夫之說:“而唐不傾者,東南為之根本。”
淮南的地位如此重要,因此,淮南節度使多以宰相重臣為之,鎮此者均為唐代一代名臣,如杜佑、李吉甫、裴度、牛僧孺、李德裕等。杜牧在《淮南監軍使廳壁記》中說:“節度使為軍三萬五千人,居中統治一千里三十八城,護天下銅道,為諸道府軍事最重。然倚海塹江淮,深津橫岡,備守堅險,自艱難以來,未嘗收兵。故命節度使皆以道德儒學,來罷宰相,去登宰相。”
如今大唐風雨飄搖,因為一場黃巢之亂,連揚州都被楊行密佔據,再不復當年唯宰相方可鎮淮揚之遺風。
不過在李曜看來,楊行密雖然“文憑”不如宰相多矣,但他的統治手段在這個時代來說,還是比較高明的。李曜覺得楊行密集團之所以能快速崛起,固然與此時全國局勢大亂有關,但與楊氏採取的正確策略也有很大關聯。
如果要細看的話,其一,能聯合暫時可以聯合的力量,以對付共同的敵人。楊行密起初勢力較小,透過與高駢部將高霸、張神劍的聯合,並取得呂用之的支援,因而奪取了揚州。此後在與孫儒的爭鬥中與朱溫、錢鏐暫時結盟,終於擊敗孫儒,奪取了淮南。
其二,採取了正確的軍事策略,避敵銳氣,等待時機與敵決戰。文德元年(880),楊行密進取宣州。時宣欲觀察使派部將蘇塘、漆郎率軍二萬屯據易山,楊行密堅壁不戰,乘其懈怠之機,攻拔易山,遂圍宣州。在孫儒軍隊進圍宣州時,楊也採取了這一等略,擊敗孫儒。
其三,與楊行密善於聽取部下建議有關,在爭揚州、放棄揚州、奪取宣州,擊敗孫儒時,都聽取了部下的正確建議。
其四,楊行密打著忠於唐室的旗號,以取得民間支援,同時禮尊高駢,以贏得了淮南其他將領的支援。所以江淮地區一些州縣主動歸附楊行密,如高駢部將張神劍、高霸歸依楊行密,和州刺史孫端等原為高駢部下,主動接受楊行密的領導。
其五,贏得了淮南的民心。887年時,楊行密從廬州進攻楊州,圍城達半年之久。到了楊行密入城之時“城中遺民才數百家,飢贏非復人狀”,楊行密不等城外軸重運進城內,就先發糧販濟災民。在孫儒焚揚州的時候,楊行密將張訓、李德誠潛入揚州,救滅餘火,得谷數十萬解,販濟災民。
當然這並不是說楊行密只懂內政,不懂軍事。實際上楊行密在佔領揚州後,立刻著手整頓了軍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