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0節,東唐再續,雲無風,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下意識把李曜當作外人。鎮軍多是本地招募,一旦他們將自己節帥當做外人,這節帥的統治基礎,怎麼說也有些虛浮。因此李曜對於牙兵之事,便有了別的安排。
李曜決定將開山軍拆分之後再行擴編,具體手段,便是將原先的河中鎮軍與開山軍分別拆散成幾支,然後打混,會同新募之兵一道,聯合編成數支新軍。
李曜知道這樣的處理,是肯定會有風險的,河中鎮兵之中的一部分軍官將校必然會有反彈,但李曜並不擔心這一點,他有足有的應對辦法。
至於牙兵,李曜的打算也很簡單,將憨娃兒的牙兵旅直接拿出來,再從鎮兵中選拔精銳,聯合而成一個人數不算太多的精幹部隊,形成類似後世的“中央警備團”式的保衛力量。李曜相信,縱然有部分鎮兵一開始會對開山軍牙兵旅心有隔閡,但以憨娃兒的親和力,無須多久,便能將他們捏合在一起。至於牙兵,在李曜的心目中,或者按照他的設想,他麾下的部隊都要有牙兵一樣的忠誠度和戰鬥力。
其實說到底,李曜這樣的安排也是一種安撫部下的手段。他自己做了節帥,開山軍的軍使之職勢必不會再兼任,而恰好河中需要擴軍,既然如此,何不將開山軍分拆,然後補充兵員,一軍化為數軍,以原先的開山軍老兵為骨幹,帶動新兵,在最短的時間內形成戰鬥力?在後世,這可是某個特殊時期非常流行且行之有效的好辦法,李曜既然知道,自然不會不加以利用。
再有就是水軍問題,李曜對水軍,從現階段來說,並沒有將編制擴大的意思,他的主要思路是培養水軍人才,其中作戰人才和水軍軍備人才同樣重要。
其三,建設問題。河東軍械監掌監之職雖然還能再兼任一段時間,但既然已然決定暗度陳倉,那就是說明李曜正在準備將軍械監的主要生產能力從河東往河中轉移,很顯然這絕非一日之功,而且還要小心行事,不能令李克用產生懷疑。這個行動,工程量是很大的,工坊廠區的搬遷,技術人才及其家屬的轉移等等,其中會有各種看似雞毛蒜皮,但實際卻不得不考慮的事,李曜心中有些吃不準該派誰來負責此事。
其四,鹽池問題。作為深知經濟槓桿重要性的穿越者,李曜絕不會單純將鹽池所產的池鹽當作貨物來進行簡單的販售,謀取政治優勢、進行戰略物資經濟戰之類的動作,豈能沒有?而既然要有,怎麼進行,就勢必要提前做出謀劃。
其五,人才問題。對於古代的政治勢力來說,大到一國,小到一鎮,都得有自己的文物班子,河中當然也不例外。李曜手下,在他作為開山軍使時,倒也還算得上人才濟濟,但此刻忽然持節河中,這點人就完全不夠看了。別的不說,光看看李克用麾下有多少勇將,再看看他河中……這是天壤之別。當然,說實話武將問題,李曜並不多麼擔心,有河東做大後方,武將顯然不會缺,現在的麻煩在於文官。他腦中有幾個人物,是“歷史證明”比較有能力的人才,可以找李克用試試看能不能要到河中來,但就算要過來,他也仍然覺得太少,不夠。
此時,他忽然想到自己還有一個辦法。
第210章 力挽天傾(五)
旌旗招招,鐵騎濤濤。河中解州池神廟外,今日來了不少精騎,看那黑袍黑甲的裝扮,不是今日入主河中的沙陀大軍又能是誰?
這支隊伍約莫千人上下,前後各有騎兵五百,中間則是儀仗:從右至左,依次有鼓、角手各四人,分左右列隊。鼓、角手後面有武騎兩隊,每隊四人。再後面是文騎兩隊,每隊也是四人。在兩隊文騎之間有舞樂一組,共八人,分兩組對舞,旁邊立樂師十二人。八名舞者排成兩隊,甩動長袖相對而舞。後面跟著的樂隊,除兩邊各有一面大鼓外,還有琵琶、橫笛、篳篥、拍板、箜篌、腰鼓等。再往後,則跟著六名執旗者,立六纛。隊伍最末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