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3節,東唐再續,雲無風,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帶”變為黑土,老百姓稱之為“黑界地”。康熙帝瞭解到“界地”兩翼百姓生活苦焦,民不聊生,主要原因是“界地”良田不準農牧所致,於是傳旨開放“界地”,允許蒙漢耕牧,此事據說深得民心。康熙帝在繁忙的軍事鬥爭之暇,亦不忘雅事,在府谷吟題《曉寒念將士》一詩,詩中流露出對戍邊和帶甲出征將士在霜華侵月、朔風凜冽中安全和溫飽的擔憂,不過李曜一直覺得清人寫詩,只有幾人可看,康熙這首詩他委實不記得了,再說他對清朝諸帝無一好感,尤以康乾二人為勝,自然不會專心去讀。
水門而上,循蹬道,路曲徑危,登高涉陂,立馬就到南城牆根。城牆高聳,下半段為半丈長一尺厚的石條築壘,女牆段為一尺多長的青色城磚砌築,城牆蜿蜒,隨地就勢,通高兩丈半以上。轉彎處,早見城門高聳,門楣上“府谷”兩字撲入眼簾;入“府谷”,過洞門,裡面是四方四正的一個“甕城”,府谷山城置東西南北四大門又小南小西兩小門,南北大城門及小西門外均築有甕城;巡甕城一週,又早見“南門”兩字,入南門,登城樓,但見城樓與甕城差錯崢嶸於藍天白雲之下,下瞰黃河如帶,浩浩蕩蕩;目睹府谷新縣城高樓林立,車水馬龍,一片繁榮景象。
如此易守難攻之城,李曜看在眼中,哪有不豪情萬丈之理?
想想歷史上府谷戰績,也可知道這府谷不是那麼好打的!
府谷古城雄踞邊塞,襟山帶河,北枕長城,西瀕榆神,與晉、蒙相連。古時設府谷則為了控制黃河西岸,府谷治所高踞塬頭,固然易於防守,卻極為缺水,須由黃河中取水供應,如水源被切斷,州城就難於防守。所以當年築城時為了鞏固取水道路,就緊瀕黃河,連城下也不留空隙。
府谷折氏鎮守府谷數百年,北漢、契丹、西夏、遼、金等割據勢力數百次侵掠府谷,很少得到便宜。後周廣順二年(952)北漢劉崇遣兵三千攻府谷。防禦使折德扆大敗漢兵,殺二千餘眾。顯德(954—960)中,北漢遣喬贇率軍攻府谷,永安軍節度使折德扆率軍與北漢軍於河市鎮決戰,北漢軍大敗,死五百餘眾。北宋乾德元年(963)臘月,北漢衛州刺史楊璘率軍攻打府谷,宋將折德扆於府谷城下大敗北漢軍,生擒楊璘。至道元年(995)契丹大將韓德威率一萬餘眾並党項首領馬翰自振武(今內蒙古和林格爾)偷襲府谷。折御卿在子河汊以數千兵設伏,契丹軍自相踐踏,墜崖谷而死者甚眾,五千餘眾被殺,其中有名號的將領就有二十多人,韓德威“僅以身免”。鹹平二年(999)秋,趙保吉(李繼遷)率西夏兵攻府谷,折惟昌與叔父折海超、弟惟信率兵應戰,海超、惟信戰死。後西夏兵復來,折惟昌與劉文質、宋思恭合兵大敗趙保吉(李繼遷)軍於橫陽川(今神木黃羊城河)。
由於石敬瑭割燕雲十六州給契丹換取契丹的支援做兒皇帝,從五代至北宋,中原政權與契丹及後來的西夏之間的戰爭從未停息。麟府地區猶如楔子一般嵌入三個政權的領地之間,遮蔽河東,控扼大漠,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在歷次戰爭中,由於失去了燕雲十六州沿長城一線的天然屏障,中原政權從未佔過上風,總是一敗塗地,狼狽不堪。唯有麟府的折家軍在與契丹及西夏的戰爭中戰必勝、攻必克,幾乎是屢戰屢勝。雍熙三年(986)正月宋太宗下令北伐。東路曹彬、崔彥進、米信出雄州(今河北雄縣),中路田重進出飛狐(今河北來源),西路潘美、楊業出雁門。三路大軍虎頭蛇尾,連楊業這樣能征善戰的名將都被遼將耶律斜軫所俘,浩浩蕩蕩的雍熙北伐以喪師失將而告終。而折家軍在保衛麟府的歷次戰爭中,契丹從未討得便宜。寶元元年(1038)党項首領李元昊建立西夏國稱帝,調集十萬大軍侵襲陝西延州及河東麟府,延州數百里邊寨全線崩潰,而麟府則取得了抗擊西夏的輝煌勝利,折家軍甚至長途奔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