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1節,東唐再續,雲無風,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至眼前,再也顧不得身份儀範,跳下馬車就要逃走,哪知道寬袍大袖雖然好看,卻頗不方便,竟然被車輪上的木稜勾住,摔了老大一個跟頭。爬起來後顧不得節帥威嚴,用力撕斷大袖,甩手就跑。

李存孝狂笑一聲,一邊殺開攔路的孫揆親兵,一邊大聲調侃:“孫聖圭公,哪裡走?到了潞州,竟不去見過某家大王,成何體統?”

孫揆顧不得跟李存孝鬥嘴皮子,沒頭沒腦只是往後跑。

李曜飛快的估計了一下李存孝的衝擊速度,估計他擒住孫揆問題不大,當下喊了憨娃兒一聲:“憨娃兒,隨我殺散後面的汴軍!”

憨娃兒耳目極為靈便,又最聽李曜的招呼,當下“掃地金波”化作“夜叉探海”,擋在他正面的三名神策軍隊正被他以大力直接崩碎胸前的護心鏡,幾乎同時口噴鮮血,倒地而亡。

憨娃兒則一夾馬腹,隨著已經衝出去的李曜殺奔孫揆後軍,

李曜這一次往後軍殺去,屬於臨時變更之前的計劃,除了憨娃兒之外,就只有他身邊二三十個得了李存孝吩咐的兵丁緊緊跟隨。

李曜這一路倒是殺得盡興!由於少了兵力,憨娃兒一根長棍也沒法把同樣坐在馬上衝鋒的李曜遮蓋得嚴嚴實實,反倒讓李曜頗能盡力發揮。

李曜對長兵器的使用並不是十分熟悉,手裡雖然拿著點鋼槍。但他所學武學,也就是比憨娃兒略多一點,知道一點靈寶畢法的養氣法子,多練了一套青龍劍法。真正長兵器的手段,就跟憨娃兒差不多。因而他出槍的招式有些古怪,來來回回就是將“白猿出洞”、“猛虎過澗”和“夜叉探海”顛來倒去反反覆覆施展。但也不知道是不是這些神策軍實在太不經打,就憑他這幾下子,在這短短時間裡居然打出了“槍下無一合之將”的戰績。

其實李曜真的是長兵器外行,從唐末到南宋初年,這段時間其實是從馬槊到大槍發展的關鍵轉折點。而馬槊、矛和宋時的大槍,是有非常大的差異的。古人說十八般兵器,其實發展到後來(指現代武術時代),真正在能贏人的就只有刀槍劍棍,其他都是拿來玩兒的,當不得真。老舍先生在《斷魂槍》裡講“月棍、年刀、一輩子的槍”,槍是軍器裡最博大精深的、最難學的。只要是個人,拿根棒子他就知道到處亂敲,但給他根槍就不知道怎麼辦了。

李曜畢竟是“後來人”,給自己挑選長兵器的時候一下子就挑了長槍,其實他不是不羨慕呂布那方天畫戟天下無敵,不過他也知道畫戟那玩意比馬槊還難學,不是他這種半吊子能夠“速成”的,至於槍嘛,反正來來回回就把金剛棍法裡突刺前扎的三招拿來用就行了。他自己還頗為自己的聰明有些沾沾自喜。

其實他這個武術外行不知道,後世流傳的內家槍法,雖然許多人喜歡託名在三國名將趙雲名下,喚做“趙子龍十三槍”,也有直接叫“十三槍”,或者根據門派叫成“太極十三槍”等的。

但是,“十三”只是個虛數,槍法其實就三個基本動作:攔、拿、扎。其他的動作都可以從這三個動作中演化出來。

而趙子龍的時代實在太久遠,當時趙子龍的“槍法”真要考究起來,屬於“矛法”的可信度應該更高一點。而槍法歸宗岳飛,則是有根據的。嶽武穆曾專門纂文形容過那時的“河南大槍”(注:嶽王筆下那時的槍和現在的構造用法已經區別不大了)。

內家槍法成形於宋代,在宋以前,比如唐代雖也有羅成這樣的名槍,但真正流行的還是馬槊,如單雄信、尉遲恭,包括眼下的天下第一猛將李存孝,最擅長的都是馬槊,李存孝也只是步戰跟人比武才拿槍使使,那是因為馬槊太長,步戰施展不開。

馬槊在根本上其實就是矛,矛和槍形狀完全相同,但用法根本不是一回事。矛、槊用的是硬木,譬如椆木,而槍最多的是用有彈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狂仙歸來當奶爸

菸灰公子

穿成假千金她媽

多多鹿

陛下總想碰瓷我

見荷

訓衛手冊

梧桐難栽

諸天之從新做人

惠鵬鵬

當反派遇上反派[快穿]

清酒澗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