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8節,東唐再續,雲無風,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家,打不出李曜這等“神仙仗”。
“嗣禮兄,我等此戰,已然勝了。”折嗣禮正想著心事,卻冷不防聽見李曜說了這麼一句。
他奇道:“定難軍雖然受挫,實力仍強,軍使何以這般肯定,此戰至此便已然勝了?”
李曜微微一笑,指了指遠處,道:“拓跋氏與其餘各家貌合神離,不知不覺間,就打成了添油戰術,嘿,我等諸人,此番功勞簿上免不得要超遷幾轉了。”
“添油戰術?”折嗣禮有些錯愕,下意識朝李曜手指地方向望去,才知道李曜所指何事。
添油戰術實際是一種試探型攻擊的方法。範指使用小股部隊逐次攻擊的方法,就象給油燈添油,一次不夠、再加點還不夠、再加,結果卻是次次不夠,於是很無謂的白白損失了兵力,卻達不到其預定戰術目標。
“添油戰術”嚴格的說,並不是一種戰爭術語,添油戰術被運用的原因並不總是被作為試探性攻擊,有時候也會因為地形,氣候和裝備原因而被指揮官迫不得已使用。譬如著名的溫泉關戰役,波斯軍隊就是因為地形的限制而不得不將部隊逐一投入戰場。
一般情況下,添油戰術不會被指揮官主動採用。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往往是初期對敵情掌握不足或錯誤判讀戰略態勢,導致在第一波次的戰鬥中投入的兵力不足以達成戰略戰術目的,同時又遭遇到敵猛烈反擊而蒙受巨大損失並且難以撤離戰場。指揮官會因為急於達成戰爭目標而在預備力量沒有充分集結和有效整合之前就投入戰場,導致出現與第一波次進攻相同的結果。
相對於攻擊性作戰來說,在有防禦陣地的防禦戰中,添油戰術倒是也能發揮一定的作用。防禦部隊依靠有效的防禦工事在各個地段部分投入兵力對敵部隊進行阻擊和襲擾,以達成遲滯敵進攻速度、消耗敵有生力量和摧毀敵進攻意志的目的。這一點在斯大林格勒巷戰和上甘嶺坑道戰中都得以體現。
然而就李曜所瞭解,這個戰術僅限於防禦作戰,攻擊作戰時則要堅決避免。攻擊作戰最好的辦法其實無非就是寥寥十六字:後勤充足、快速機動、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縱觀古今中外的著名戰役,這十六個字都有體現。不過,後勤充足被李曜擺在第一位,可能霸王項羽會表示不同意,因為他破釜沉舟了嘛。其實不然,破釜沉舟之後,只是表面項羽把戰鬥時間的截止日期給定下來,在那個日期之前,楚軍還是有充足的後勤的。
李曜稍微將添油戰術做了解釋,折嗣禮帶兵許久,自然聞之恍然,點頭道:“原來是這般意思。李軍使所言甚是有理,這種打法對於進攻而言,的確乃是大忌。”
李曜笑了笑,道:“戰爭的勝負,有時候就是比較作戰雙方誰犯的錯更少。‘諸葛一生唯謹慎’,這謹慎二字,就看帶兵的將領如何理解。王四鎮常出奇兵,以少勝多尋常事耳,然則始終不肯打石堡會戰,何也?非是王四鎮不勇,實乃得不償失,為謹慎計,是以不肯。”
李曜口中所謂“王四鎮”,自然不是有人名叫王四鎮,此語乃指玄宗朝時的王忠嗣將軍,此人比“三鎮節度使”安祿山更厲害,曾經身兼河西、隴右、朔方、河東四鎮節度,在大唐總兵力五十二萬人的時代,他擁兵近二十七萬左右,而且是邊軍百戰勁旅,真真是比安祿山那個“兵雄天下”還要更名副其實。所幸王忠嗣乃是忠臣良帥,否則天下之禍早已發生。
王忠嗣原名訓,華州鄭縣人。其父王海賓,豐安軍使,以驍勇著稱,後與吐蕃作戰犧牲。王忠嗣時年僅九歲,玄宗以其父死於國事,而將他收養宮中,並賜名“忠嗣”。可以說,王忠嗣很有可能自小就把玄宗當作自己的父親,或者大半個父親。
王忠嗣長大後,雄毅寡言,謹嚴持重,而且武略出眾。玄宗與之論兵法,王忠嗣應答如流,玄宗大為稱讚,認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