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3節,東唐再續,雲無風,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轉承膝下,其中愛護之情,甚厚矣,兄長何必言說隔了一層?”

李嗣昭微笑著搖了搖頭,卻不接這個話茬,反而道:“正陽,某今日聽得一事,按說不當說與你知,然則某與你甚是投緣,思前想後,覺得還是該告之於你,使你有個準備。”

李曜心中吃了一驚,突然想到小說裡經常寫的:“陰伏刀斧手五十,以摔杯為號……”,變色道:“未知何事?”

李嗣昭道:“有人找都校兄長告了你的刁狀,都校兄長聞之甚怒……後來,便到大王府中,慫恿大王安排一事,以試探於你。”所謂都校,乃指蕃漢馬步軍都校,也叫蕃漢馬步軍總管,都校兄長不是別人,正是李克用義子之中真正年紀最大、能通六夷語的李存信。

李曜心念一轉,已然猜到是什麼人找李存信告了自己的狀,聽了下文之後,便問:“試探?如何試探?”

李嗣昭道:“大王長子落落,今已十七歲……唔,倒是正跟你同歲,尚未娶妻,此事你可知道?”

李曜點頭道:“哦,昨日在王家,有下人與某說及此事,某已曾聽說了。”

李嗣昭“嗯”了一聲,道:“大王聽存信說,你與王家甚為交好,落落又已年長,今歲已為鐵林軍指揮使,年少得意,將來又要克承王業,須得有一門當戶對之名門貴女為妻……既然正陽與王家交好,正可以為落落先行說個早媒……”

李曜頓時一愣。十七歲結婚?哦,十七歲在唐代是可以結婚了,只是為毛非要老子去找王家說媒?

唐代談婚論嫁的年齡要比現代人自然小得多。貞觀年間的規定是男年二十,女年十五以上。開元年間,唐玄宗覺得這個年齡還有點大,就把結婚年齡再次進行了調整,規定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青年男女一到這個年齡,就要考慮成家立業的大事了。

至於為什麼一定要找王家,卻是李曜一時沒有反應過來,實際上原因很簡單。

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唐代男女相親時,誰家的男女最吃香?

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以現代人的思維去琢磨唐朝,多半認為唐朝男女找物件也應該追求根子硬的、腰包鼓的、長得好的、吃得胖的。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在唐代,自然是皇帝的女兒根子最硬,但偏偏她們愁嫁也是出了名的。由於這些公主們受胡風影響,生活開放,過於隨便,為大多群體所不齒,很多年輕有為的男子,一聽說要娶公主,嚇得像身上爬上了蠍子,忙不迭避而遠之。說起來,反倒是皇帝的女兒最不吃香。

皇家之外,民間相親時,真正決定男女身價的究竟是什麼呢?《唐才子傳》中的一個故事似乎可以給點啟示:有個叫戎昱的,是一個帥哥型的才子,湖南的崔中丞想把國色天香的女兒嫁給他,可相親時這個女孩卻對戎昱的姓氏很反感,非讓他改姓氏後方才訂婚。戎昱聽後心想,結個婚還得改姓氏,真丟人,於是寫了一首詩答謝:“千金未必能移姓,一諾從來許殺身。”這樁婚事就此告吹。由此可見,長得好、有才學的人,在唐代並不一定吃香,而姓氏似乎才是決定著青年男女的身價根本。

另外,唐代男女相親時,長相似乎也不起什麼決定作用,有些人長得醜,照樣可以相到好物件。《明皇雜記》就記載了這樣的故事:曾擔任過禮部尚書的裴寬,年輕時長得又高又瘦,潤州刺史韋詵知道他是名家舊望,非把女兒嫁給他,可相親這天,韋詵一家在簾內一看裴寬的長相,一人家都嚇壞了,認為裴寬長得像“鸛鵲”,韋詵的妻子甚至難過得哭了起來。然而韋詵卻初衷不改,硬是把女兒嫁給了裴寬。

唐代男女相親時,為什麼對姓氏這麼看重呢?因為唐朝時期雖然風氣比較開放,但是男女找物件仍然堅守門第,講求門當戶對,而且越是高層貴族們,越講究這一點。以門第來說,山東士族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狂仙歸來當奶爸

菸灰公子

穿成假千金她媽

多多鹿

陛下總想碰瓷我

見荷

訓衛手冊

梧桐難栽

諸天之從新做人

惠鵬鵬

當反派遇上反派[快穿]

清酒澗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