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7節,東唐再續,雲無風,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祚榮成為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府都督,他既是地方民族政權的最高統治者,同時又是唐王朝的地方官吏。
公元719年大祚榮去世,渤海派使臣到唐王朝告哀,唐玄宗詔贈特進,賜物五百段,遣左監門率上柱國吳思謙攝鴻臚卿持節充使前來弔祭,並冊封其子大武藝為左驍衛大將軍、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唐王朝設定平盧節度使,治於營州(現在的遼寧省朝陽市),管理渤海事宜。此時大武藝聯合突厥,通聘日本,抵制新羅,企圖統一靺鞨各部,北征黑水靺鞨,以致在突厥的支援下於公元732年和唐王朝發生了戰爭。遭到唐朝武力震懾後,大武藝於公元733年向唐玄宗上表謝罪,唐玄宗表示諒解,從此以後,渤海和唐王朝的政治關係日趨密切。在大武藝在位的十八年裡,派遣使臣朝唐入貢二十三次,足以證明大武藝對處理和唐王朝的關係的重視。
公元738年大欽茂接替大武藝登上最高統治的寶座,唐玄宗派遣內侍段守簡到渤海冊封大欽茂為渤海郡王,左金吾大將軍,忽汗州都督。有玄宗冊封大欽茂的全文為證:
“皇帝若曰:於戲!王者宅中,守在海外,必立藩長,以寧遐荒。諮爾故渤海郡王嫡子大欽茂,代承緒業,早聞才幹。昔在爾考,忠於國家;爰逮爾躬,當茲負荷,豈惟立嫡,亦乃擇賢。休問可嘉,寵章宜及,是用命爾為渤海郡王,爾往欽哉!永為藩屏,長保忠信,效節本朝,作範殊俗,可不美歟。”
唐玄宗要求大欽茂長保忠信,永遠做唐朝的屏藩,效節唐朝。大欽茂也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把忠實於唐朝,密切和唐朝的關係做為基本國策,保證了渤海長期安定的政治局勢。大欽茂積極學習中原的封建典章制度和文化,請求抄寫《唐禮》及《三國志》、《晉書》、《十六國春秋》等典籍,形成了向中原學習的高潮;在渤海建立了三省六部的中央統治機構,確立了五京,實行京、府、州、縣的郡縣制度,發展生產,擴大疆域,密切了和唐王朝的政治關係,極大地推動了渤海社會的發展。大欽茂在位的五十餘年間,恪守地方臣子的禮儀,派遣使臣朝唐入貢四十九次,有時一年內朝唐四、五次。大欽茂忠實於唐王朝的行動得到唐朝朝廷的高度評價,唐朝先後四次冊封大欽茂,最後不僅進封他為渤海國王,還加拜司空兼太尉。
第六代王大嵩璘,唐德宗起初冊封他為渤海郡王,而沒有冊封他為國王,這就削弱了他的統治地位和聲望權威,因此他再次遣使朝唐,要求重新冊封。唐王朝於公元798年重新冊封他為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司空、渤海國王、忽汗州都督,公元805年又加封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司徒。大嵩璘在位十五年間,前後入貢九次。
在此以後的大元瑜、大言義、大明忠時期,唐王朝依照前例均將其冊封為渤海國王,渤海也照例入唐朝貢、賀正、告哀,唐憲宗在麟德殿召見,賜宴、授官、賞賜。
第十代王大仁秀不是大祚榮直系後代,他以大明忠從父的身份,掌握了國家大權。顯然,這段時間渤海統治階級內部有過一場激烈的鬥爭。但大仁秀忠實於唐王朝,積極學習中原封建文化的國策一如既往。正因為如此,才使大仁秀之世,“南定新羅,北伐海北諸部,開大境宇,並釐定京府州縣之名”,各方面的封建制度逐步臻於完善。在大仁秀和大彝震的前期(公元831—840年),渤海與唐朝的關係十分密切,咸和二年唐文宗召見渤海使節,賜宴、賞賜,咸和六年大彝震又派遣兒子大明俊等入唐朝貢。王子大昌輝從唐朝回國時,文宗皇帝熱情的賞敕大彝震一封信,對大彝震倍加讚賞。其信全文如下:
“敕渤海王大彝震:王子大昌輝等自省表陳賀並進奉事,具悉。卿代襲忠貞,器資仁厚,遵禮義而封部和樂,持法度而渤海晏寧。遠慕華風,聿修誠節。梯航萬里,任土之貢獻俱來;夙夜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