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5節,東唐再續,雲無風,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件事誇大成大唐皇帝對新羅國的格外恩寵,為進一步請求皇帝出兵救援新羅國造輿論。
崔致遠,字海夫,號孤雲,新羅國玉京沙梁郡人,十二歲告別父母,隻身一人隨商船泛海西渡,自費到大唐求學。崔致遠告別父母時,他的父親告誡他說:“十年不第進士,則勿謂吾兒,吾不謂有兒。”崔致遠到大唐之後,不忘父親的告誡,如飢似渴地學習大唐文化,在大唐乾符元年考取賓貢進士。所謂賓貢進士,是唐朝在科舉考試中專門為外國人和周邊藩屬國學子設立的學位。賓貢科所張之榜放在進士科榜之末。崔致遠便是賓貢進士榜上的佼佼者,一直在大唐做官。
崔致遠得到金成烈的指示,立即上了一道感謝大唐皇室讓新羅國繼續享首席的表章,表中寫道:
“臣僅按渤海之源流也,句麗未滅之時,本為疣贅部落,靺鞨之屬,麗繁有徒,其名粟末小藩,嘗逐句麗內徙,其首領乞四比羽及大祚榮等,至武后臨朝之際,自營州作孽而逃輒居荒丘時稱振國。時有句麗餘燼,勿吉雜流,梟音則嘯聚白山,邸義則喧張黑水。始與契丹濟惡,旋與突厥通謀……”
這道謝恩表,想要透過貶低渤海國,來保持新羅國在大唐皇帝心中的首席地位,從中可以看出新羅國和渤海國之間的對抗和彼此藐視,由來已久,根深蒂固。
大封裔參加國宴之後,心情很是愉快。新年宴會上能和新羅國平起平坐,是他此行最快樂的事。多少年來,新羅國都是以藩屬國首位自居,現在這個成例終於被大封裔給打破了。渤海國終於獲得了與海東第一大國相稱的國際地位,這比在戰場上打敗新羅國更令人鼓舞。他也連夜給大唐皇帝寫一道謝恩表,表中寫道:
“臣忝當海東盛國大使,朝賀如儀,蒙皇家垂愛,金殿賜宴,前排就座,右領先入,名符其實,萬眾歡呼。新羅小兒,不恥來爭,有失觀瞻,自成笑柄。察半島小藩,地不過千里,人不足百萬,垂死之鯽,將斃之蛾,竟嘯喧於聖殿,自羞於階前,何其猥也……”
大封裔的表文,對新羅國極盡嘲諷挖苦,反映出渤海國對新羅國的輕藐和歧視,由此也暴露出兩國關係的敵對和緊張。新羅國所擔憂的,不僅僅是國內的叛亂,也有對渤海國的恐懼。渤海國不僅要準備應付契丹的騷擾,還要準備和新羅國對抗,偏安一隅的局面還能維持多久呢?
大唐太子李裕看了兩個藩國使臣的謝恩表章,覺得兩藩爭鋒如此激烈,對大唐有害無益,就把兩國使臣請來做安撫。就象兩個兒子有了爭議,家長應該出面調解。
大唐太子李裕居高臨下,勸道:“自大唐開國以來,新羅國恭敬孝順,有目共睹。渤海國為大唐拱衛海東,堪稱盛國,也是天下皆知。如今中原不寧,皇家正要百藩共濟,豈能坐視兩國有爭。望卿等以大局為念,勿再相持。”
大封裔知道大唐皇室不肯讓新羅國太沒面子,現在太子做出一視同仁的姿態,也是渤海國的一大勝利,就順情奏道:“臣謹遵太子殿下教誨,願與新羅為友鄰。”
金成烈也知道現在新羅國內外交困,再想保持藩屬國領袖地位也是很難,況且排座次僅僅是榮譽之爭,得到大唐的援助才是最重要的,接受調解才是明智的,也順情奏道:“臣願遵太子殿下指教,恭順大唐,善交渤海。”
一聲爭執平息了,雖然只是表面上的平息,也是一個圓滿的結局。大唐太子可以自認為一言九鼎,新羅國鴻臚卿可以自認為仍是首席,渤海國王子也可以自認為把新羅國羞辱得可以了。有時候外交上的皆大歡喜,可能掩蓋了真實的對抗,此例便是一證。此後渤海國和新羅國的較量不僅無減,而且有增。
大封裔討封成功,又爭到了和新羅國並列的榮譽,高高興興歸國了。來時走的是陸路,遭到幽州土皇帝劉守光的騷擾。回程時就從長安奔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