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9節,東唐再續,雲無風,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多數人認為這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片語。近年來內蒙有位民間學者舍丹扎布,用蒙古語解析契丹語。他認為契丹一詞就是蒙古語的奚丹或奚丹木,就是用木棍和鐵棍猛擊動物之意,大略與鑌鐵之意接近。然而在不少資料中,我們也常常看到以“丹”代指契丹。另外鄭德英認為,契丹一詞可解為奚東,就發音來看奚、契相似,東在古音中讀作丹。

放下這段爭執不論,契丹的產生形成應是在宇文部這兩次分裂之時無疑,也就是在333年到378年這四十五年間。在此期間有一位首領收拾殘部,形成了一個新的集團,這便是契丹與奚的前身。按《魏書》的說法,此間這兩個民族還在一起活動,到了登國三年以後才分開。

過了幾十年,經過一番休養生息,他們漸漸強大起來。遊牧民族嘛,總是四處遷徙的,人口多了,活動的地盤就大了。他們活動到高句麗、北魏的邊界地帶,與當地人發生了衝突。誰知這樣一來竟然惹禍上身,高句麗倒還好對付,可得罪了北魏這位大佬,他們麻煩大了。“小小部落,竟敢太歲頭上動土!”北魏太祖拓跋珪龍顏大怒,登國三年(388年)御駕親征,把他們打得大敗。從此契丹和庫莫奚分背,各自走上了獨立發展的道路。

經過這次打擊,契丹銷聲匿跡了很長一段時間,直到半個世紀後,才重新出現在史書上。太延三年(437年),契丹遣使向北魏朝貢。太平真君年間(440—450年),又向北魏歲貢名馬。這次他們是以八個部落分別向北魏進貢的,這八個部落就是前文提到的契丹古八部:悉萬丹、何大何、具伏佛鬱、羽陵、日連、匹稗、黎和吐六於。也有的學者認為,契丹古八部名稱應該是悉萬丹、何大何、具伏佛、鬱羽陵、日連、匹黎爾、叱六於、羽真侯。這段時間,契丹與北魏朝廷關係相處得比較友好,北魏讓他們“得班饗於諸國之末”,允許他們在和龍、密雲間互市交易。

當時契丹的周圍,強鄰四顧,東有高麗,西有柔然。遊牧於東西兩強間的契丹八部,時常遭到鄰國、鄰族的侵逼,處境艱難。太和三年(479年),高句麗和柔然想瓜分契丹鄰居地豆於的地盤,對契丹也虎視眈眈。唇亡齒寒,契丹人非常害怕。有一個莫弗賀(首領)勿於乾脆率領部落內附北魏,北魏將他們安置在白狼水(大淩河)以東。為了抵禦強鄰侵襲,各部聯絡日益密切,大約在5世紀中葉,古八部組成了以悉萬丹為核心的聯盟。

北魏正光元年(520年),柔然汗國發生了一起內訌。可汗醜奴為其母及大臣所殺,其弟阿那環剛繼位十來天,就被族兄示發戰敗,投歸北魏。柔然的不幸,卻是契丹之幸。契丹乘機向西擴張,抄掠其東方諸部。523年又出兵襲擊柔然,殺其首領鐵伐,算是出了一口惡氣。

數年之後,北魏爆發了六鎮大起義,阿那環捲土重來,柔然汗國稍稍復興。不過此時柔然已無復當年風光,契丹得以與其抗衡。可惜好景不長,看到契丹日益強大,北齊十分不爽。天保四年(553年)九月,北齊藉口契丹犯塞,率軍北討,司徒潘相樂率精騎五千,自東道趨青山,安德王韓軌帥騎四千東斷後路。文宣帝高洋親率主力出擊。契丹大敗,男女被掠十餘萬口,損失慘重。

與此同時,突厥人在西方崛起。在新興的突厥面前,曾經不可一世的柔然汗國屢戰屢敗,國勢江河日下。突厥木杆可汗即位後,最終滅亡柔然,繼而又侵襲契丹。契丹剛剛受到重創,無力與之抗衡。在強大的軍事壓力下,大多數契丹部落歸附了突厥。另有萬餘家避亂東走,寄居高句麗,古八部聯盟由此瓦解。

二十多年後,中原又建立了一個強大的王朝——隋朝。隋朝建立之後,為了抗衡突厥,隋文帝採納長孫晟的建議,“遠交而近攻,離強而合弱”,對突厥採用分化打擊的戰備。一面在突厥諸汗間製造不和,一面遣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狂仙歸來當奶爸

菸灰公子

穿成假千金她媽

多多鹿

陛下總想碰瓷我

見荷

訓衛手冊

梧桐難栽

諸天之從新做人

惠鵬鵬

當反派遇上反派[快穿]

清酒澗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