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0節,東唐再續,雲無風,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回,繼續睡覺。可是隻睡的一個時辰,牛存節又來了,擂鼓大噪。臺蒙再次披掛出營,卻又已退去。如此一夜四五次,淮南軍皆不得休息。

次夜,乃換成張歸厚,也是如此,每夜輪換。如此折騰的四五夜,淮南軍盡顯疲態。又探知朱溫援兵已近,臺蒙被迫退軍。朱溫聽說淮南臺蒙已退,傳令劉知俊駐守徐州不動,餘部隨己回汴。派李思安、張存敬先行救援魏博,自統餘部繼後,駐紮在滑州,以觀靜止。

這時劉仁恭已攻魏州數日,賴賀德倫助守,城池難下。驚聞王鎔大軍渡過滏水,李思安率救兵已至內黃,便對劉守文道:“我兒之勇,十倍於李思安。現在分給你五萬軍,先破鼠輩,再擒羅雛(指羅紹威)。”

劉守文大驚。他尚不知還有個王彥章,心思李思安久號河南第一勇夫,我怎能擒來?便說道:“若得單姑父相助,更有勝算!”劉仁恭陰沉臉色道:“怎生了你這懦夫,將來必無大用。”不過畢竟是自己兒子開了口,劉仁恭心中雖然不喜,仍令單可及助他同往。

就在這一天,身在蒲州的李曜收到急報,此報乃從華州發來。

------------------------------

注1:唐代屯田和營田的相似之處主要有四點,其經營者、設定目的、設定地點和經營方式都很類似。

從經營人員來講,其經營者都是既有軍士,又有百姓。唐代屯田的經營者多為軍士,高宗顯慶年間,劉仁軌率兵鎮守百濟城,“漸營屯田,積糧撫士,以經略高麗。”宣宗大中年間,畢誠為河西供軍安撫等使,“以邊境御戎,以兵多積穀為上策。乃召募軍士,開置屯田”。

也有百姓屯田的現象。如高祖時,河間王“孝恭治荊,為置屯田,立銅冶,百姓利之。”德宗時,也釋出過百姓屯田詔令:“天下應荒閒田,有肥沃堪置屯田處,委當管官審檢行情願者,使之營田,如部署精當,收穫數多,本道刺史特加褒升。”當然此處詔文中的“營田”是經營田地之意,而非指田制。

唐代營田的經營者最初為軍士。如高宗儀鳳中,“(黑齒)常之以河源軍正當賊衝,欲加兵鎮守,恐有運轉之費,遂遠置烽戍七十餘所,度開營田五千餘頃,歲收百餘萬石。”文宗太和七年四月,“以宣武軍先置營田,別加田卒,至是敕罷。”講的都是以軍士營田。

同樣,唐代營田的經營者也有百姓。如憲宗末,“天下營田皆僱民或借庸以耕”。可見,憲宗末年,曾一度改天下營田為百姓經營。元和十五年穆宗即位詔曰:“諸道除邊軍營田處,其軍糧既取正稅米,分給其所管田,自為軍中資用,不合取百姓營田。”穆宗下詔軍糧不應從百姓營田中取得,這說明元和年間依然有百姓經營營田的現象。

而從設定目的來看,軍士屯田、營田與百姓營田的主要目的都是為了供應軍需,而百姓屯田則主要是為了增加朝廷收入。

軍士屯田始於漢代,目的是為了解決邊疆軍糧的供應問題。唐代屯田也一樣,軍士屯田也是為了供應軍需。如武德年間,竇靜為幷州大總管府長史,“時突厥數為邊患,師旅歲興,軍糧不屬,靜表請於太原置屯田以省餽運。”武周時期,婁師德奉令檢校豐州都督,“率士屯田,積穀數百萬,兵以饒給,無轉讓和耀之費。”不過軍士屯田雖以供應軍需為主,但若有餘糧則要上交國庫。如開元年間,“河州敦煌道,歲屯田,實邊食,餘粟轉輸靈州,漕下黃河,人太原倉,備關中凶年。”

軍士營田也以供應軍需為目的。如德宗貞元年間,杜亞“奏請開苑內地為營田,以資軍糧,減度支每年所給,從之。”貞元十年,鄭滑營田使李復,“置營田數百頃,以資軍食”。敬宗寶曆元年,滄景節度使楊元卿上言,本道“營田收廩粟二十萬斛,請付度支,充軍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狂仙歸來當奶爸

菸灰公子

穿成假千金她媽

多多鹿

陛下總想碰瓷我

見荷

訓衛手冊

梧桐難栽

諸天之從新做人

惠鵬鵬

當反派遇上反派[快穿]

清酒澗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