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5節,東唐再續,雲無風,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戰史,東、西爭戰,無不以潼關為必爭之地。潼關作為關中與中原之咽喉,扼之則可以斷東、西方之間往來通道。潼關為關中所守,足以保障關中東部門戶,失之則關中必危。故歷代經營關中者,無不重視潼關的守備。節帥既欲環圍長安,制霸關中,則中原不能不慮,潼關不能不守,否則一旦潼關失陷於朱溫之手,今後我軍在關中,可就十分被動了。”

李曜還未說話,史建瑭已然皺起眉頭:“既然潼關必守,那武關豈非也是必守?方才李支使也說了,漢高祖劉邦當時殺入關中,因為擔心潼關天險而走了武關,如今我等既要防備朱溫,自然也須防備武關這一路。”

武關在後世陝西省商州東南一百八十里。漢水支流丹江自西北向東南穿越秦嶺東段山地,穿切開一條狹長的低谷地帶,成為秦嶺東段南北往來的一條通道。這條通道向西北上行,越秦嶺分水嶺後,可徑至陝西藍田,下臨長安;向東南下行,即至南陽盆地。武關則在其東南出口依險而立,扼守這條通道,為關中東南門戶。

李襲吉聞言點頭:“既守潼關以備朱溫,則武關自然也是必守。”他微微一頓,道:“武關之重要,不讓潼關幾分。想那春秋之時,陝東一帶均屬晉國。秦穆公之世,秦向東擴充套件,將晉逐出陝東,並與楚爭奪商洛一帶。秦穆公三十八年,秦攻鄀,迫其南遷,武關遂為秦有。此後,武關便成了秦國脅楚、攻楚的前進之基。蘇秦在策劃其合縱計劃時遊說楚威王說:‘秦起兩軍,一軍出武關,一軍下黔中,則鄢、郢動矣。’這便是說,秦據武關對楚國構成的軍事壓力。戰國之世,秦以武關為前進基地,不斷打擊、削弱楚國,先後攻取楚漢中、南陽及漢北之地。楚懷王三十年,秦王誘楚懷王至武關,懷王到後,秦閉武關,劫懷王至咸陽,脅懷王割地。次年,秦軍出武關攻楚,取析十五城。秦亡後,楚漢相爭,雙方相持於滎陽、成皋之間。項羽以重兵攻劉邦,劉邦壓力很大,有轅生建議劉邦由出武關,屯軍宛、葉,以分楚軍之勢。劉邦採其議,南出武關,項羽南北弄走,漸至衰困。”

他輕咳一聲,風采翩然,繼續道:“論山川形勢,武關之險不及潼關,自東南一入武關。便可徑至藍田,下臨長安。且武關距長安道遠,有緊急情況,救援不及。所以關東之兵攻關中,也多取道武關。方才某便說了,劉邦西伐關中,為避潼關之險,繞道南陽攻佔武關,進抵藍田,在藍田擊敗秦軍,進軍灞上,秦王子嬰出降,秦遂亡。劉邦自武關入秦算是新開了攻入關中的一條路子。七國之亂時,吳王劉濞部將田祿伯獻計:‘願得五萬人,別循江、淮而上,收淮南、長沙,入武關,與大王會,此亦一奇也。’可惜劉濞未用。而奉命平叛的周亞夫則為避叛軍刺客在函谷關一帶狙擊,率軍自武關而出。再往後,至兩漢末,關中形勢混亂,武關常為各路軍閥出入關中之要道。西晉永嘉五年,匈奴劉漢攻陷洛陽,西晉大臣閻鼎即奉秦王司馬鄴自武關入關中,重建西晉行臺。東晉永和十年,恆溫北伐前秦,自武關進至灞上,兵壓長安。東晉義熙十二年,劉裕北伐後秦,除以主力沿黃河西進作正面攻擊外,另遣大將沈田子、付弘之趨武關作側翼進攻,當晉軍主力還在潼關之外苦戰時,沈田子早已攻入武關,進至青泥,牽制後秦大部主力,有力地配合了潼關正面的進攻。東、西魏對峙,高歡以三路攻關中,除潼關、蒲坂兩路外,另遣大將高敖曹自武關入攻青泥。三路之中,只有攻武關的高敖曹取得一定勝利。”

這些東西,也只有李襲吉這種人才記得如此清楚,便是李曜聽了,也不禁暗暗記下,更別說史建瑭了。

李襲吉見了他二人模樣,心中也微微得意,身為謀臣,如果一切事情都需要主上自己去考慮,那他們這些謀臣存在的意義何在?今日既然難得有此機會,因此趁熱打鐵道:“國朝藩鎮大興之後,屢有不服朝廷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狂仙歸來當奶爸

菸灰公子

穿成假千金她媽

多多鹿

陛下總想碰瓷我

見荷

訓衛手冊

梧桐難栽

諸天之從新做人

惠鵬鵬

當反派遇上反派[快穿]

清酒澗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