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4節,東唐再續,雲無風,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切實際地求領尚書令也未得逞。且,王行瑜和韓建對控制河中這塊地盤並沒有明顯表示出多大的興趣,因此還犯不著為了河中帥位而與唐廷兵戎相見。
然而李茂貞則不同,除了“河中爭帥”,此時的他沒有其他與朝廷結怨之事,但他目前急於拓展地盤,為了達到干政目的可以不惜與朝廷動武。所以當三帥合力保薦王珙未果之後,李茂貞主導這次出兵逼宮的可能性最大,而王行瑜和韓建的參與是因為他們已經不可避免地與河中事務糾纏在一起,三鎮此時在這個問題上只能共進退了。因此李曜百分百肯定,在這次三鎮逼宮的行動中,李茂貞是處於核心和領導地位的。
乾寧二年五月甲子,李茂貞等三鎮率軍進入長安,在未遭到任何抵抗的情況下就迅速控制了這個大唐王朝的都城。隨後,三帥奏稱“南、北司互有朋黨,墮紊朝政。韋昭度討西川失策,李谿作相,不合眾心,請誅之”,再次逼迫李曄誅戮宰相重臣。可是還沒等李曄答應,李茂貞、王行瑜等就擅自在都亭驛將韋昭度和李谿處死,同時還殺死了樞密使康尚弼及宦官數人。李茂貞等藩帥擅殺執政大臣明顯帶有清除異己之意,根本沒有把李曄這個皇帝放在眼裡,大唐天子的權威在藩鎮野蠻幹政面前喪失殆盡。
隨後,李茂貞等又以“王坷、王珙嫡庶不分”為由脅迫李曄收回詔命,重新任命王珙為河中節度使,罷王珂於同州;同時任命王行瑜之弟、匡國節度使王行約為陝州刺史,以控制潼關要塞,扼守關中大門,直接威脅河中。
最後,還不肯罷休的李茂貞等三帥竟然謀劃要廢掉李曄,擁立吉王李保為帝,立一個完全聽命於己的新皇帝。好在,就在李曄命懸一線之時,李克用終於起兵南下。沙陀大軍既然殺到,李茂貞等三帥不得不暫時中止計劃,李茂貞、王行瑜各留兵二千人宿衛京師。三帥皆回鎮備戰。
此次以李茂貞為首的惡性干政,引發了河東李克用的激烈干預。在李克用沙陀鐵騎的打擊下,李茂貞的盟友韓建臣服,王行瑜被殺,宰相崔昭緯被罷,三鎮逼宮謀廢的計劃也隨之破產。李茂貞雖然抽身得快,沒有與李克用發生正面衝突,但應該承認的是,他兇猛的發展勢頭遭到暫時壓制。但事實上,無論是李曜,甚或李克用本人,都認為當時應該直接擊敗李茂貞,然而李曄不準。李克用迫於“天下悠悠之口”,只得半途而廢,回鎮河東。至於再引出朱溫偷襲河中、李曜大破汴軍等事,就不必再提了。
李曜所述李茂貞其罪四,是截掠京城,輿駕播遷。
經過晚唐武臣跋扈叛亂之後,李曄對藩鎮和神策軍將均己失去信任,開始謀劃宗室執掌兵權。其實早在景福二年,李曄“以藩臣跋息,天子孤弱,議以宗室典禁兵”,就已有所行動,他先後詔封扈蹕都頭曹誠為黔中節度使、耀德都頭李挺為鎮海軍節度使、宣威都頭孫惟展為荊南節度使、捧日都頭陳佩為嶺南東道節度使,四人並同平章事。而這些方鎮當時均並不在唐廷的實際控制之下,故這次任命均屬遙領,其實意在於解除這些禁軍軍將的兵權。
李曄為了建立朝廷可以信靠的力量,轉而開始信用宗室諸王。這與安史之亂唐玄宗任命諸子收復河山是基於同樣的考慮。乾寧二年八月,飽經兵患的李曄自石門返回長安之後,立即著手於神策軍之外,另置了安聖、捧宸、保寧、宣化等軍,命宗室諸王統領,號“殿後四軍”,史書記載這支力量約有“萬餘人”,構成了李曄打算重建天子權威的基礎力量。此外,李曄還詔命嗣延王李戒丕、嗣覃王李嗣周又各自招募數千人的隊伍。李曄讓宗室諸王公開招募部隊,根本考慮仍是壯大自己的可以信重的力量。這也是李曄為代表的唐廷對維護李家王朝所做的最後掙扎。
如此,此時的大唐禁軍就正式分為兩大系統,一支是神策軍,中唐以後一直為宦官統掌,但到了晚唐,神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