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5節,東唐再續,雲無風,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中原農耕文明的不斷北上與擴散,與契丹等各遊牧文化為主的固有文化之間,勢必會產生矛盾與衝突。
與契丹遊牧文明不同,中原文化是以農業文化為主體的。在這種環境日久天長的薰陶之下,人們多尚儒雅,認為“文質彬彬”才好!扛鋤頭的農夫鮮有主動攻擊人的,他們把精力、全身心的投入到了畎畝之中;而在以畜牧業為主的北疆,草原、大漠間成長起來的人,無不以孔武有力、擅騎射為榮。在他們眼中看來,中原文化使人懦弱,不習武事,而以吟風弄月,揮毫潑墨為能事。
囿於時代所限,這種認識雖然有誤讀之處,但也不能說完全不對。因文化不同、文化差異的原因,在民族之間有隔閡的事情今天仍在繼續,且有愈演愈烈之勢。
契丹人對漢人的這種誤解也是有歷史原因的,當時的契丹貴族,只是憑藉著勁弓快馬,就打出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在碰到李曜之前,他們在與中原漢人的爭鋒之中,多數是不落下風的,因此更增加了輕視漢人之心。只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他們的心態開始有了微妙變化,特別是被李曜連續以勢逼退之後,阿保機發現了一個道理:馬上得天下,卻不能馬上治天下。在治理廣袤疆域的時候,長槍大戟沒有了用武之地,只有請那些具有中原文化素養的人來施以援手了。
在阿保機等契丹顯貴眼中看來——中原漢文明是把雙刃劍,它既可以武裝自己,也可以傷害自己。只是除此之外,還沒有發現第二條可行性辦法。於是,他們只好在矛盾中努力弭合這種情形,一方面積極地吸收、借鑑中原文化,利用漢臣為自己的政權服務;另一方面又對契丹部族人,特別是中下層的契丹族人學習漢文化加以限制。
阿保機也不諱言此事,他曾經對身邊人道:“吾解漢語,歷口不敢言,懼部人效我,令兵士怯弱故也”。在強大的傳統面前,改革還有漫長的道路要走,保持足夠的清醒與冷靜是一個優秀政治家應具備的素質。他這樣做不外乎是考慮到自己每天講漢語,有駭視聽。只是因為說漢語,有可能會使讓一些別有用心的契丹顯貴們利用此事小題大作,煽動守舊勢力對新生政權群起而攻之豈不是得不償失?他也十分擔心自己這樣做,會產生上行下效的連鎖反應。契丹軍兵會因此而變的怯懦,進而會影響到整個契丹部族的戰鬥力。
耶律阿保機一方面大量的擄掠招誘漢族知識分子,要這些人為他出力,為他打造契丹帝國、鞏固統治而服務;對本民族的文化,不是簡單的棄之如弊履,而是有選擇的予以保留、繼承、發揚,使之與中原文化融合。
在原先的歷史上,阿保機也是這樣做的,而歷史證明了,契丹的抉擇是明智之舉!正是阿保機的文化政策,使契丹文明得到飛速發展,與從前遊牧逐水草而居時候相比,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種既具有本民族特色,又很好的融合借鑑其它先進文明的遼文化,為華夏曆史文化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當然,歷史同樣證明,任何事物都具兩面性。一如後世之中國,既希望將西方文明拿來為我所用,又擔心西方文化的滲透與入侵。但文化的滲透是無孔不入的。讓每天為英語四、六級考試而焦頭爛額的人去靜下心來研習國學,何其難以實現。
思想、文化的入侵與船堅炮利的侵凌雖有不同,但文化的入侵顯然更具有欺騙性,這種漸進過程因為具有不可察知性,人們入其罟中而不自知。
未來華夏文明發展方向在哪裡?契丹民族的成功先例是不是也是借鑑學習的榜樣?
除了自求多福之外,做為炎黃子孫,還可以做些什麼?
在耶律阿保機心中一直有一個遠大理想,那就是要南下中原牧馬,飲馬黃河,與中原政權爭雄。如果再直白一點,現在的阿保機,最大的心願就是快速發展,強大自身,在有生之年,一定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