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3節,東唐再續,雲無風,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使。當時的唐人感嘆於張義潮的不世功業,寫下這樣的詩句來讚揚張義潮:“河西淪落百餘年,路阻蕭關雁信稀。賴得將軍開舊路,一振雄名天下知。”
張義潮在河西的行動是非常成功的,但這卻並不代表大唐的成功。安史之亂後,大唐國力逐漸衰微,根本沒有餘力涉足西域事務。在得到人質(張義譚)之後,朝廷能夠做的只不過是讓張義潮在河西權宜處理,張義潮由此身兼節度使、觀察使、營田支度使等職位,一手把握軍事、行政、財經大權。
張義潮的出色之處在於,他不僅僅是一員戰將,出身世族的他更兼具有經濟頭腦和處理政務的手段。在他的統治下,軍事上,北庭回鶻和部分吐蕃降軍正式成為麾下的重要軍事力量,士卒日夜操練,厲兵秣馬,從未給外敵任何染指的機會;經濟上,張義潮廢除了吐蕃統治時的各種歧視,恢復了灌溉和水利系統,讓沙州出現了多年未有的五穀豐登的景象;行政上,張義潮重建了唐前期在這裡實行過的“州-縣-鄉-裡”制,在沙洲城內,歸義軍還恢復了唐前期實行過的城坊制度和坊巷的稱謂,還仿照內地的軍政體制,設定了與中原藩鎮一樣的文武官吏,恢復了相應的一套文書、行政制度,重新登記人口、土地,編制戶籍,制定賦役制度,大唐的邊疆竟然再度重現盛唐的光芒,商旅和使節不絕於道;在文化上,漢族和少數民族開始和睦相處,漢人也恢復了往日的衣冠,河西的一切都已在歸義軍制定的秩序下走上正軌,穩定而繁榮。
鹹通七年(866)二月,張義潮率領部下的漢軍、回鶻軍以及吐蕃降軍共計數萬精銳騎兵西征吐蕃,目的在於收復西域西部的故土。聯軍連戰連勝,斬首吐蕃軍萬餘,陸續收復西州、北庭、輪臺(均在今新疆的西部和北部),這是高仙芝時代之後,唐軍唯一的一次如此深入西域作戰,距離最遠、戰果最大。
十月,歸義軍回師青海,張義潮與部下北庭回鶻首領僕固俊、吐蕃降軍首領拓跋懷光一起率軍圍攻廓州,包圍了當時吐蕃最高統治者、在西域做亂多年的吐蕃王朝大相尚恐熱。由於對尚恐熱的憤恨,歸義軍作戰極為兇猛,吐蕃軍全線潰敗。拓跋懷光率領五百騎兵突入城中,生擒論恐熱,將之砍掉四肢、再斬首示眾,並將首級傳送長安。尚恐熱的部下倉促突圍,在向秦州逃命途中,很不幸又遇上歸附大唐的前吐蕃大將尚延心,遭到毀滅性打擊,尚延心奏告朝廷後,將尚恐熱的餘眾全部遷於嶺南地區。吐蕃從此以後一蹶不振,大唐的河西地區徹底被肅清。
按史書記載,唐軍“西盡伊吾,東接靈武,得地四千餘里,戶口百萬之家,六郡山河,宛然而舊”。張議潮和歸義軍創造了“敗吐蕃,河西、隴右之地盡歸大唐”的奇蹟,這是張義潮自沙州起義後的第十八年,也是他整個人生的頂點。
一年之後的鹹通八年(867),張義潮在長安留為人質長達十六年的兄長張義潭去世,為了避免中央政府的猜忌和兌現當初和兄長的約定,已經六十九歲的張義潮主動入朝長安為質,被封為右神武統軍,後晉官司徒,擁有豐厚的田產宅第。鹹通十三年(872)八月,張義潮作為歸義軍的創始者,在長安享盡天年,安然離世。(無風注:說實話,真想讚頌一下這位民族英雄。)
早在入朝之前,張義潮就已經把權力交接給了侄子張淮深。李曜個人推測,張淮深的軍事能力與張義潮相差並不大,從他歷次征討的戰績即可證明,但他不如張義潮的重要一點是不善於處理民族關係。以前追隨張義潮的北庭回鶻首領僕固俊,因為與張淮深交惡,率部出走,以高昌為中心自立一國,即是高昌回鶻(又名西州回鶻);河西地區的回鶻人也開始逐漸反抗、擺脫歸義軍的統治,以甘州為中心建立一個政權,即是甘州回鶻。
張淮深與回鶻部族的戰爭一直持續了整個任期,雖然勝多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