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3節,東唐再續,雲無風,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鳳翔鎮。鳳翔鎮,唐上元元年(760年)置,治鳳翔,轄鳳翔府、隴州二州,大中四年又兼領秦州。鳳翔節度使初有秦隴節度使、興鳳隴節度使、保義節度使等稱謂,唐上元二年,鳳翔節度使始兼領隴右節度使之職,稱鳳翔隴右節度等使或鳳翔河隴節度使,始成定製,是二元一體的方鎮統治體制。乾寧元年,李茂貞佔據奉天,設立乾州。之後,李茂貞在鳳翔管內又增設良、晏、匡三州。天覆元年,李茂貞在隴州置保勝軍節度,後梁貞明二年罷歸鳳翔鎮。
僖宗光啟三年(886年)七月,李茂貞出任鳳翔節度使。自此,李茂貞一直實任鳳翔節度使至後唐同光二年(924年)四月,統治時間長達三十八年之久。後唐立國後,李茂貞名義上歸國,接受中央的冊封,但仍然保持自立狀態。李茂貞死後,由其嫡長子李從曮襲任鳳翔節度使。在任期間,李從曮雖然依然保持自治,但其多次入朝進貢,又竭力供軍伐蜀,奉國甚恭。後唐明宗長興元年(930年)二月,李從曮調任宣武節度使,正式標誌著李茂貞父子割據鳳翔近半個世紀的終結。雖然李從曮在後唐清泰元年(934年)又出任鳳翔節度使,直至後晉開運三年(946年)十月終於位,但其性質卻己不同,其自立色彩逐漸褪盡,逐漸由一個割據者演變成為中央屬下的地方藩臣了。
二,隴州保勝軍。隴州,本屬鳳翔鎮,唐中期以後因長期處於唐蕃對峙前沿,故戰略地位非常重要。隴州依隴山天險,又控有安戎關、臨汧城等多個雄關關隘,軍事地理地位十分重要。其獨立為鎮並非始自李茂貞統治時代,早在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就曾分隴州置奉義軍,韋皋任節度使,但不久又併入鳳翔鎮。大中五年(851年),鳳翔罷領隴州,朝廷別以隴州置防禦使。天覆元年,在李茂貞的控制下,又升隴州防禦使為保勝節度,僅轄一州之地。天覆二年七月,朱全忠命汴將孔勍攻取隴州。天覆三年初,朱全忠撤軍,李茂貞很快又重新佔據隴州,以其假子李繼岌出任節度使。後梁貞明二年十月,蜀主王建伐岐,奪取寶雞,進擊隴州。李繼岌畏李茂貞猜忌,遂率眾棄城降蜀。李茂貞遂廢保勝軍,將隴州改隸鳳翔。之後,隴州在李氏父子的統治下直至後唐明宗長興元年四月,直至李從曮移鎮。
三,涇原彰義軍。涇原鎮,大曆三年(768年)始置,治涇州,轄涇(今甘肅涇川)、原(今寧夏固原)二州。唐貞元六年(790年)之後,朝廷例以涇原節度使兼領安西、北庭行營節度使之職。大順二年十二月,昭宗賜涇原軍號為彰義軍,並增領渭(今甘肅平涼)、武(今甘肅武都東南)二州,勢力有所擴大。
關於李茂貞兼併涇原的時間,史書記載不明。據《舊五代史》李茂貞本傳記載:李茂貞吞併山南西道之後“既而逐涇原節度使張球、洋州節度使楊守忠、風州刺史浦[無風注:這裡可能是史書抄錄過程中出現錯誤,應該是“滿”]存,皆奪據其地,奏諸子弟為牧伯,朝廷不能制。”李茂貞在景福元年七月既攻克鳳州感義軍、洋州武定軍,在此將“逐涇原節度使張球”並論,似乎李茂貞在景福元年七月前後就已經取得了涇原鎮的控制權。其實不然,涇原鎮自中和二年張鈞任節度使以來,一直為張氏家族所據,張鈞、張鐇、張璉、張珂兩世四人相繼擔任節帥,直至光化二年為李茂貞兼併。那麼這個“涇原節度使張球”是何許人呢?根據史載,涇原節度使應該並無“張球”其人,《舊五代史》中所記,應為“張珂”之誤。如此,李茂貞兼併涇原鎮的時間也就不可能是在景福元年七月前後,而是在光化二年。
史書明確記載,李茂貞在光化二年九月正式兼領彰義節度使。對此,《資治通鑑》胡三省注云:“是年春正月,朱全忠表張珂為彰義節度使,張氏鎮涇州凡三帥(當為四帥)矣,今命李茂貞兼領之”,也是認為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