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葉似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七零年代女廠長 第129節,七零年代女廠長,紅葉似火,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餘思雅不得不潑他的冷水:“沒用的,梅書記,每個村總有懶漢,有投機取巧的人。只要有這些人的存在,其他人就不會甘心老老實實幹活。再說,這些毛病已經根深蒂固一二十年了,不是幹部們強調一遍就能解決的。”
這是制度出了問題,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根本解決不了問題。
梅書記也明白這一點,但是他有沒有更好的辦法,這是規定,不是他一個人說了算。
不過餘思雅今天竟然特意帶他來體驗了一番,想必心裡是有了一些想法。
他索性直說:“餘廠長,你有什麼想法直接說吧,只要能解決這個問題,讓大家填飽肚子,咱們都可以去嘗試。”
餘思雅很想說“包產到戶”,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可不行。別看梅書記現在似乎好說話,但這個事太大了。
當初小崗村的十幾個幹部悄悄搞這個的時候,既瞞上又瞞下,分田到戶,不告訴任何人。而且還約定好,如果有幹部坐了牢,社員要保證幫他們把孩子養到成年。
可見當時他們是下了多大的決心,這個事說起來簡單,做起來並不容易。更不適合一個縣去搞,這樣動靜太大,還沒出成績前就可能被發現,乃至叫停。
但這又不得搞,這才是提高農村生產力的根本法子。
這會兒的土地生產出的糧食真的不夠吃嗎?當然不是,小崗村在實行分田到戶後,第二年的糧食產量是66年到70年這五年之和,徹底解放了農村的生產力,也告別了餓死人的年代,此後再也沒聽說過大饑荒。
但他們這麼大的縣不能明著搞這個。
餘思雅給梅書記出主意:“梅書記,他們之所以只圖快,只求能夠多拿工分,而不是追究糧食產量,說到底因為不管出產多少糧食,跟他們能拿到手沒有多少關係。久而久之,誰會上心呢,我知道你要說奉獻精神,建設精神,可社員們大字都不識幾個,覺悟還沒這麼高。”
梅書記嘆氣:“是啊,二十多年的大鍋飯,尾大不掉,社員們不是磨洋工,就是糊弄投機取巧了事,認認真真種地的沒幾個。”
“所以我們要改變這一點。梅書記,我有個建議,咱們就以現在的各小隊為單位進行生產學習大比賽,不看過程,只看結果。”餘思雅說出心裡醞釀已久的想法。
梅書記覺得挺新鮮的:“怎麼個看結果法,你細說。”
餘思雅繼續道:“這樣的,每個大隊基本上都有八個乃至十幾個小隊,咱們先在大隊評選,然後在公社評選。每個大隊,凡是當年產量最高的小隊,每個青壯年勞動力獎勵了兩塊錢。其他產量超過了往年的,也根據數量的多寡獎勵一部分錢。在全公社勝出的小隊,將獎勵一百塊,供小隊按勞動力人口劃分。”
別小看兩塊錢,現在哪家哪戶不好幾個勞動力,要是拔得頭籌,一家人到年底就能多拿一二十塊。如果能在全公社勝出,這個獎勵還會翻倍。
一二十塊對農民來說可不是小數目,都夠買一兩百斤精細糧了,夠一家人舒舒服服地吃半個月。
反正也是要出工幹活的,如果認真一點,努力一點就能得到獎勵,誰會不願意呢?因為不管他們認不認真,每天到了時間總還是要上山幹活的。
梅書記也覺得這主意挺不錯的,但有個問題:“餘廠長,這全縣六十幾個公社,按你這麼算,光是每個公社兩百塊就得六千多塊去了,還有每個大隊的獎勵,這加起來,得好幾萬塊吧,咱們上哪兒拿去?”
他們縣可是個窮縣,財政每年都入不敷出,需要上面撥款,哪有錢去發獎勵。
對於這一點,餘思雅早想好了:“梅書記,這錢不用縣裡掏啊。你忘了咱們的養殖場?各公社比往年多出來的這部分糧食,就按市價賣給養殖場啊,再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