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葉似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七零年代女廠長 第180節,七零年代女廠長,紅葉似火,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梅書記總結道,“小余同志,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了,改革開放,將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是我們以後工作的目標。你們集團的創新舉措在全縣都具有很重要的啟示意義,所以我有個想法,等新聞播出以後,請你在年底的工作會議上發表講話!”
“這……這合適嗎?”餘思雅有些猶豫。年底的縣政府工作報告會議,他們這樣野路子的村辦企業去參加不說,她還上去講話,這不是打那些老單位的臉嗎?
梅書記知道餘思雅在顧慮什麼,反問:“怎麼不合適?照這種發展勢頭,今年你們集團交的稅很可能是全縣第一,效益遠超其他單位。你們上去講話不合適,那誰合適?”
餘思雅明白了,梅書記是看清楚了上面政策的變化,想進一步推動縣裡各廠礦企業的發展,所以拉他們清河鴨出來刺激其他單位呢。
行吧,梅書記對他們養殖場多有支援,這點工作是該乾的。而且獨木不成林,要想將辰山縣建設成一個經濟強縣,那就得其他企業也跟著發展起來,是時候刺激刺激他們了。
餘思雅還想修從縣裡到省城這條公路,這個工程量巨大,而且牽涉的單位也多,遠不是她或者梅書記說了能算的。只有辰山縣發展了,入了上面的眼,得到了省裡面的政策支援,這條路才能儘快修起來。
想到這些,餘思雅很爽快地同意了:“梅書記說合適,那自然合適,等安排好了時間,梅書記你通知我一聲。”
第114章
12月22日,上午,高市長開完了早會,回到辦公室拿起桌子上的報紙,省報頭版頭條赫然映入眼簾,“軍民一家親,清河鴨捐贈五十萬元物資”,直白簡潔,標題下方配了一張圖片,一排裝滿了援軍物資的貨車雄赳赳地向著太陽昇起的方向出發!
省報花了半個版面的篇幅報道這個新聞,除了頭版,下方還有本報評論員文章,高度讚揚了清河鴨集團支援我軍,發揚軍民一家親的傳統優良作風。左側還有一個豆腐塊“清河鴨辰山縣人的驕傲”,用寥寥幾百字介紹了清河鴨的發展歷程,以及現在的規模。
認真看完後,高市長高興地說:“這個小余同志辦得好啊,十輛大貨車一路開到南方,真給咱們省長臉,我看這個事恐怕要上人民日報。”
許秘書邊給他添茶邊說:“可不是,這是建國以來,第一次如此大手筆的援軍吧。餘總這個魄力,真是讓人佩服。高市長你有所不知,外面已經開始議論打聽清河鴨了。”
高市長挑了挑眉:“這麼快?待會兒還有個會吧,咱們早點去,我聽聽他們怎麼討論這個事。”
這樣的討論,在省城的每個角落裡響起,省城各大機關、高校、企事業單位的領導幹部都看到了省報的報道,對此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清河鴨這個名不見經傳的鄉村企業再度強勢地擠入人們的視野,最直接最顯著的效果就是,當天清河鴨兩個門市部的銷量都猛增,店鋪外排起了長龍,甚至連羽絨服店裡也擠滿了顧客。
半天的銷售額直接翻了好幾倍,羽絨服更是一天賣出了上百件。葉梅忙得腳不沾地,又驚又喜,趁著吃飯的時間,她端著飯盒跑進辦公室,給丁舜打了個電話:“丁廠長,好訊息,好訊息,好多人來咱們店裡買東西,上午已經賣出去幾十上百件羽絨服了。售貨員們忙不過來,你趕緊再派幾個外向一些的同志過來幫忙!”
丁舜前一天還在發愁自家的貨堆積在倉庫,賣不出去呢,沒想到幸福竟然來得這麼快。他不敢置信地揉了揉耳朵:“你說什麼?咱們羽絨服賣出去了?你……你沒騙我?”
葉梅嘲笑道:“我騙你幹什麼?有什麼好處?趕緊的,派人過來,這裡我們都快頂不住了。”
丁舜這才相信了,但新的疑惑冒了出來:“銷量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