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葉似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七零年代女廠長 第128節,七零年代女廠長,紅葉似火,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建了二十個規模比較小的養殖場,形成了一定的產業叢集。各養殖場的養鴨數量已經達到七萬只,一點都不比省養鴨場遜色,並因此創造了幾百個工作崗位。只要給我們時間和機會,清河鴨一定回成為萬人大廠,我們省的一張名牌!”

梅書記嘴裡的茶差點噴出來!

這小余可真敢說,萬人大廠?他們省工業並不發達,也沒豐富的礦產資源,萬人大廠兩隻手都數得過來。這些廠子有政策支援,有上面撥款撥地,前期投入巨大,可他們清河鴨有什麼?連鴨子的口糧都得他們親自出來問上面要,說是一窮二白真的一點都沒誇張。

相形之下,高市長就要淡定得多。

他輕輕地敲了敲桌子,笑問餘思雅:“說吧,給我畫了這麼張大餅,想要市裡面給你們做些什麼?”

餘思雅嘿嘿笑了一下,開始訴苦:“高市長,目前我們辰山縣養殖基地遇到了一些困難,因為前期準備不夠充分,缺一部分糧食。所以想讓市糧食局支援我們一批糧食,算買算借都行,希望政府能幫助我們度過這個難關,將廠子發展壯大。”

高市長點頭表示瞭解情況:“這樣啊,怎麼沒去找你們市裡?”

辰山縣屬於寧豐這個低階市,從行政規劃上來說,不屬於省城管。

提起這個,梅書記有點為難,不知道怎麼開口。

旁邊的餘思雅笑著說:“因為我們清河鴨在省城建門市部,以後銷售和生產的重心都會移到省城。再向市裡面要政策,要幫助,似乎說不過去,市裡面肯定也不會答應。”

高市長好奇地看著餘思雅:“你們清河鴨為什麼沒有向寧豐市發展?”

餘思雅扯著嘴角笑道:“這不是省城的鐵路交通更發達,人口更多,市民的購買力更強,市場也更大嗎?高市長看過我的計劃書了,我們清河鴨今年內預備在省城開三家門市部,這要換到豐寧市,頂多開兩個就夠了,再開下去也增加不了多少銷量。”

豐寧市經濟不發達,在全省的地級市中都算落後的,城市常住人口也不多,只有一二十萬,沒有大專院校,目前也沒有鐵路,交通運輸極其不便。怎麼選,這還用問嗎?但凡有點野心的都會選省城,而不是豐寧市。

高市長沉默了幾秒,問道:“你們要多少糧?”

來之前,餘思雅他們就算過了:“大概需要五百噸,主要是玉米、大麥、高粱、麥麩、米糠、油料這類粗糧。”

“五百噸?你們要的這量不小啊。”高市長沒說答應也沒說不答應。

餘思雅含笑說:“是啊,我們縣今年要養幾十萬只鴨子,創造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產值。到年底應該能為縣裡面創造幾十萬的稅金。”

平心而論,這個產值在省城不算很起眼,畢竟省城大單位多。但放到小縣城,那絕對是非常出眾的了。

尤其是清河鴨是一家成立還不到三年的村辦企業,初始的起步資金就300元,在短短三年內發展到現在的規模,可見其潛力。

當然更吸引高市長的是清河鴨能快速地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這幾年,知青回城的速度在加快,而且從去年開始,下鄉的人數也在減少,知青們也在不停地反映回城問題,就目前這種形式來看,知青返城是大勢所趨。鄉下也不需要這麼多知青。

上山下鄉,說是鍛鍊這些知識青年們,號召他們去建設更廣闊的農村。其實最本質的問題是城裡提供不了那麼多的就業崗位,這麼多年輕人沒有工作,閒下來,是會出亂子的,所以才讓他們下鄉,一旦有單位接收,他們就能隨時回城。

作為一名搞經濟的市長,高市長比梅書記的資訊更靈通,更敏感。他沉吟片刻說:“我可以給你批這個條子,不過你們清河養殖場的這個羽絨服分廠要建到省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親親她的小月牙

草木疏

戲精人設她不能塌

三個核桃四個棗

反派竟是他的惡念[穿書]

式微不思歸

至尊魔主

酒後隨筆

這昏君的黑月光我當定了(GL)

遊鯤

愛禍

福祿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