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梔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 44 章 大雪(一),同心詞,山梔子,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視中,他走上前,抬手施禮。
“內閣中事,咱家不便在此,”
曹鳳聲打量了那少年欽差一番,再看向陸證,面上噙著一分笑意,“這便先告辭了。”
曹鳳聲帶著一行宦官冒雨離去,議事廳中,陸證看著陸雨
梧,道:“雨梧,你在外面也聽見了,護龍寺是國寺,我朝雖有法理,卻總不能來多少流民,就將他們都納入到這條法理之下,若開了這個先例,地方上的流民都湧入燕京,到時又如何收場?你想過這個問題沒有?”
“稟閣老,此事下官不是沒有想過。”
陸雨梧垂首。
“陸公子既然想過,又為何要提出這等孩子似的設想來?”一名官員適時出聲道,“那些流民在京郊半月已然盡得朝廷恩典,可他們卻還聚集在那裡不肯離去,實在是得寸進尺。”
“得寸進尺?”
陸雨梧側過身,目光落在那坐在椅子上,眉目肅正的官員身上,他先是微微頷首,隨後緩緩道,“這位大人可知他們是哪裡來的流民?”
“大多從臨臺而來。”
那官員如何不知。
“是,臨臺。”
陸雨梧看著他道,“臨臺今年大旱,本是天災,又有反賊鬧事,更是人禍,這些流民其中不乏有勞力的青壯年,反賊正需要他們這樣的人,可他們卻沒有一個揭竿而起背叛朝廷,這樣的百姓拼了性命來皇城一趟,得了一口半口的粥,不肯離去便是得寸進尺?”
“荒唐!”
那官員豎眉,“依照你的意思,朝廷就該養著他們,來多少養多少,哪怕不計其數,耗光了國庫才好!”
“若我大燕四海咸寧,又何來流民不計其數?”
陸雨梧雙眸沉靜,“若無天災人禍,他們有手有腳,又何必背井離鄉?自己若能掙得一口粥飯,誰又肯跪地乞食?”
“臨臺如今是個什麼狀況,朝廷裡也都知道,可地方有地方的難處,朝廷也有朝廷的難處啊,”又有一位官員開口了,“再者,朝廷也不是沒有派人去賑濟災民,咱們這兒已做盡了能做之事,難道這天底下所有的流民跑到皇城來,你都要管嗎?”
“雨梧一介臨時欽差,除去皇命之外不過一個白身,”
陸雨梧平聲靜氣,“如您所言,我自然管不了天下流民,但眼下能管的我為何不管?國寺並非年年都要起一座來,他們這些人得聖上恩典才有一口粥飯果腹,若以他們為建寺之人力,他們心必至誠,這如何不算是為聖上積福添壽?”
一個“積福添壽”,令諸多官員眼底神色一動。
誰都知道如今的建弘皇帝身體每況愈下,因而欽天監才請命修建這護龍國寺,這套所謂“積福添壽”的說辭他們誰都可以不放在心上,卻不能在嘴上駁斥。
雖說建弘皇帝今日只是令曹鳳聲將陸雨梧的這道摺子在內閣裡唸了一遍,並未有所表態,可誰又說得清建弘皇帝心裡到底是怎麼想的?
說不定,病入膏肓的君父,如今真的很需要他的子民的那份誠心誠意。
“雨梧,不得無禮。”
陸證倏爾出聲:“你才多大年紀?如今在你面前的這些大人們,哪一位不比你明白事理?如今是災年,不光大燕不好過,蠻族亦是如此,故而災年多戰事,朝廷裡哪一件事離得了這些大人?他們也都是血肉之軀,哪裡能面面俱到,事事親為呢?”
陸雨梧低首道:“是,諸位大人皆是國之肱骨,下官不敢無理,只是下官以為,要解決流民之難題,便是要先讓他們暫時安定下來,既然如今國寺在建,他們若參與修建,便不算空耗朝廷的糧米,他們有事可做,才是安民之本,之後他們若要回鄉的便能回鄉,若不想回鄉,亦能合入崇寧府匠人村中,開荒墾田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