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88章 經濟與黨爭(卌七)談妥,大明元輔,雲無風,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制度,科舉制度產生的文人官員才是維持國家運轉的主力。

或許有人要說,大明也有宗王宗親,還有各大勳貴,怎麼就不算門閥了呢?開什麼玩笑,宗室不過是個豬圈,甚至現在高務實連豬圈都想給他拆了,在政治地位、政治實權上他們根本不值一提。

至於勳貴,他們倒是有一定的政治地位,但他們負責的不是國家的運轉,而僅僅只是拱衛皇權。舉個例子,假設朝廷明年要加稅或者減稅,請問是內閣首輔的意見重要,還是某位國公爺的意見重要?

別開玩笑了,任你是哪家國公爺,但凡不是嫌自己這個國公幹得膩歪了,那就壓根不會就這個問題多說半個字。

別說是這些朝廷行政上的事務,就算是五軍都督府主管的那些事,國公爺與其他勳貴們一般也不會和兵部糾纏太多——除非兵部說以後勳貴們連在五軍都督府掛名都不允許,那他們或許會跳出來跪求皇帝為他們做主。

當然,這種情況下皇帝有極大機率也是真要為他們做主的,畢竟如果勳貴們完全靠邊站了,那皇帝也就真成了孤家寡人,開始變得有些危險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總之,朝廷實際上的行政大權都在文官集團手中,而文官集團的權力因為科舉制的存在,無法合理合法的轉到自己的兒孫手中,只能透過“師生”、“同年”、“聯姻”等關係來維持。

而即便有這許多加持,家中的學業也必須搞好。因為你一代人沒考上還能靠上代人的餘蔭,可要是再多一兩代人考不上,那就真的只能家道中落了。

如此說來,前兩條分別是社會思想不同,權力繼承製度不同,那麼朱翊鈞的第三條理由是什麼呢?

是權力分配不同。

霍光執掌大權靠的是什麼?除了漢武帝臨終前給他的“顧命大臣”地位之外,真正重要的毫無疑問是“大將軍”之職。

大將軍,古代領兵之最高統帥。始於戰國,是將軍的最高封號,漢代沿置,職掌統兵征戰。事實上多由貴戚擔任,掌握政權,職位甚高。

漢之前,最高軍事武官稱為上將軍,如秦之白起,燕之樂毅,秦末之宋義、項羽,為一國之最高軍事統帥。陳勝,吳廣起義時,趙王武臣任命陳餘為大將軍。

西漢時,劉邦在漢中拜韓信為大將,位在諸將上總理軍事,韓信被處死後即不常置。僅戰時臨時受封,戰畢即除。如漢景帝三年(前154),吳、楚等七國反叛,劉啟任命竇嬰為大將軍。而後劉徹以衛青為大將軍,並規定大將軍作為將軍的最高稱謂,位在三公上,卿以下皆拜。後又設大司馬,為將軍的加官。

因之前丞相的權力過大,自漢武帝起,權力逐步轉入中朝。武帝時天子的賓客,大都是掛著侍中頭銜與政的。但武帝時的將軍都是領兵出征,並不過多參與朝廷政治。甚至衛青和霍去病併為將軍,加大司馬,親信無人可以比擬,但他們也只是主要掌管軍務。

到霍光時,開始用大司馬大將軍的名義當政,權力在宰相之上。從此,大將軍實為中朝官領袖,后王鳳等皆以大司馬、大將軍預聞政事。漢成帝后期,改大司馬由加官轉為本官,設金印紫綬,去將軍之號。

總之,按《漢官儀》載:“漢興,置大將軍,位丞相上。”而按《文獻通考》卷五十九則雲:“大將軍內秉國政,外則仗鉞專征,其權遠出丞相之右。”

最後這句話很關鍵,“大將軍內秉國政,外則仗鉞專征,其權遠出丞相之右。”所以說,霍光在武帝去世之後,不僅是大漢的“首席顧命大臣”,還是“軍政全權掌控者”。

那麼,朱翊鈞所謂讓高務實“去做霍光”,高務實真能做到嗎?其實不能,因為漢、明兩朝的官職體系相去甚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三國之再續大漢三千年

執筆墨畫你傾城

大明元輔

雲無風

從海賊開始吃軟飯

落雨飛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