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7章 茶樓聽報(上),大明元輔,雲無風,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京師的趙記茶樓是一家多年老店,已在京師開了三十餘年,歷經父子兩代,是整個宣武門附近生意最好的茶樓。趙記茶樓開在大時雍坊的正西,其南面是象房,北面是燕山左衛衙門和含飯寺,西北面是大理寺,西南是王恭廠,可謂位置極佳。

這一日,正是高務實正式回到京師的次日。

借住在王恭廠邊承恩寺的劉顯父子二人,這日用過早餐之後,便在寺中知客僧的介紹下來到趙記茶樓“聽報”。

所謂聽報,“聽”指的是茶客們聽茶博士念報,“報”指的是朝廷邸報。“聽報”是趙記茶樓在京城獨樹一幟的特色專案,其於嘉靖末年開始試行推出,名聲大振於海瑞上疏罵皇帝那次事件。

京城百姓,可能因為生活於天子腳下,歷來喜歡議論朝政,甚至到了後世也是如此。

大明朝廷對於民間的各種議論似乎看得很開,無論其荒唐離奇到何種程度,只要沒有達到“蓄意煽動百姓、意圖謀反”這個層次,朝廷就都是完全放任自流的。

邸報古已有之,是古代的一種官報,屬於原始意義上的新聞傳播媒介,據說肇始於漢,濫觴於唐,發展於宋,繁榮於明清。

明代邸報以記錄時事新聞為職志,是朝廷下達政令、釋出政情的主要載體,也是各方官員瞭解朝廷動向的重要渠道。透過邸報,不僅可以傳知朝政,溝通中央和地方的訊息,而且明廷可以藉此控制官方輿情的出版和傳佈。

大明的邸報,其編輯發行主要透過通政司、六科和提塘三個機構。

這其中,通政司是一個溝通內廷與外廷、皇帝與臣民的中央行政機構,主要掌管章疏、封駁之事。百官章奏除了極少部分由宦官和鴻臚寺官員代收外,絕大部分由通政司遞進。“凡六科每日接到各衙門題奏,逐一抄寫成冊,五日一送內閣,以備編纂“,書成之後,“俱經通政司轉行”。

六科為吏、戶、禮、乓、刑、工六科的簡稱。六科各設給事中,輔助皇帝處理政務,監督各部執行,略有些類似於後世各部委內部的紀檢部門,但因為在理論上直屬於皇帝,因此權力更大。六科官員的一個重要職責就是每日到會極門領取御批章奏或諭誥,並由內閣發至六科,供各部門逐日抄錄編輯成冊,稱為“六科綸音冊子“,供各部門參考,此物也就是邸報的藍本。

提塘官,是各省巡撫、總兵派往京師處理文書、抄發邸報的官員。他們從六科抄得文報後,經過篩選和複製,由驛站每五日派遣驛卒接力傳送到各督撫、布政司輪流傳看。然後由各府、州、縣派駐省城的官員僱用書吏“各取所需“,摘抄邸報有關內容,再經驛站傳遞至各級地方官府。

在邸報的傳抄、釋出過程中.京官每日派書吏到通政司抄傳,故他們能較早知曉天下政事;而地方官員則需藉助驛站,僱用驛卒將邸報送至各督撫、布政司、府、州、縣衙門。由於邸報是層層傳遞,加及驛站傳遞需要時日,故地方官員不能像京官那樣先睹為快,收到邸報的時間也有先後。大抵距京城、省府近者,收到邸報的時間早,反之則晚,而如川陝、遼東、雲貴等偏遠之地,官員往往數月才能獲悉朝廷新政。

其實若在早些年,區區一座茶樓是拿不到朝廷邸報的,也就是因為嘉靖末年,皇帝迷通道教,一心只想長生不死,放任嚴嵩父子胡作非為,才導致朝廷很多制度都變得鬆鬆垮垮。

早年間,大明朝廷就認識到“邸報為國事所關”,所以除了對邸報傳送時間有所限定外,對邸報的抄錄也有嚴格限定,“非奉旨邸報不許抄傳”。

尤其是成化以前,對邸報的傳抄控制還非常嚴格,後來則日漸鬆散,經過嘉靖末年一折騰,再到隆慶,雖然提了好幾次要“禁科抄之報”,但邸報的傳抄實際已經呈現出控制不住的局面了。甚至一度出現了“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三國之再續大漢三千年

執筆墨畫你傾城

大明元輔

雲無風

從海賊開始吃軟飯

落雨飛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