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章 天下為棋,大明元輔,雲無風,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世界局勢的走向對高務實而言,唯一的作用就是加重他的緊迫感,但他在穿越之初所制定的計劃中,就是參照了這些局勢的,所以也不至於憂心忡忡,頂多就是再次審視一下自己的計劃是否有錯漏之處。
他對於大明走向海洋這件事,一直都沒有其他穿越前輩那麼樂觀,好像只要有個堅持開海殖民的領導者,就能輕鬆完成走向海洋的巨大轉變。
中國地域太廣闊了,中國人的“大陸政策”也太深入人心了,更何況這個時代的絕大多數中國人一輩子根本看不見海,他們不可能隨隨便便就能拋棄千百年來的習慣,放棄祖傳的落葉歸根思想,跑去“海的那一邊”搞什麼殖民開拓。
狐死首丘,落葉歸根,這才是中國人傳承千年的思維,不到萬不得已,誰肯死在萬里迢迢的海外,祖墳都不能入?
別說中國了,便是早期的西方殖民者,絕大多數也都是在自己國家混不下去,這才不得不被迫走向海洋。而那些一開始就搞殖民擴張的國家,也無非是陸地擴張根本沒有什麼希望才不得不如此。
比方說最早進行殖民擴張的國家葡萄牙,它周邊除了大西洋,就只有一個將它半包圍的大國卡斯蒂利亞(西班牙前身主體),根本不是它惹得起的,葡萄牙逼不得已,只好考慮透過海洋再擴張。
而卡斯蒂利亞則是看到葡萄牙的海洋擴張取得了收益,這才順勢跟進,走上殖民帝國之路的。再往後,英吉利也好,法蘭西也罷,包括荷蘭等等,都是由於西班牙帝國海上擴張獲得巨大收益的刺激,這才亦步亦趨跟上這股潮流。
中國人為何千百年來都沒有興趣搞海外擴張?
這個問題其實真的很複雜,有人說是中國陸地疆域之廣大,已經達到當時統治能力的極限;有人說中國北方一直受到遊牧民族的威脅,沒有餘力進行海外擴張;有人說儒家的荼毒導致了中國失去了對外擴張的興趣;還有人甚至說中國人自古就愛好和平……
除了中國人自古以來愛好和平這一點外,高務實對以上意見都有一部分表示同意,但同時也認為,這些看法並不完全。
至少有一點,高務實認為很重要的,這上面都沒有提到:海外擴張的收益是否能夠超過統治海外領地的花費。
更簡單的說:擴張海外是賺,還是虧。哪怕是賺,賺得夠不夠多?對不對得起朝廷上下為了統治這些海外領地所花費的人力物力財力?
太遠了不說,大明早年在南洋又不是沒有領地——舊港宣慰司瞭解一下?
根據《瀛涯勝覽》的記載,當時在南洋的爪哇國(印尼爪哇島),國內分為三等人,第一等是唐人,也就是中國人;第二等是阿拉伯人,第三等才是當地人,唐人的吃穿用度最為高等,而土人最為粗鄙。
同時在南洋的舊港國(馬來西亞舊港),當時就已經有不少華人了,其地之富人大多數都是從廣東沿海下南洋的明人,他們掌握了當地大多數土地田產,為當地帶來了先進的生產生活資料,深受當地人的尊崇。
鄭和就是在這裡消滅了海盜王陳祖義,後來永樂皇帝在此地設立了舊港宣慰司。當時的滿剌加原本並沒有國王,僅僅只是暹羅的屬地,由暹羅國王派遣總督管理。後來鄭和第三次下西洋時,帶來了天朝皇帝的詔書,封這位總督為滿剌加國王,滿剌加因此建國,而暹羅得知訊息之後也莫敢不從,甚至也不敢派兵收復,這就是當時天朝的國威!
但即使如此,大明朝廷對南洋依然沒有多少重視,後世對這種情況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
最主流的一個觀點是,下西洋的舉動花費巨大,毫無收益,完全是虧本買賣,所以成祖一死,朝廷就停止了這種浪費國力的舉動。
另一種觀點則是找了不少史料來佐證下南洋其實是有利可圖的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