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章 連中三元(下),大明元輔,雲無風,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點名完畢,考生入場。這時考生全都依照卷面右上方印的號數,對號入座,長條書案上每隔二尺貼一號數,各自尋到自己的座位坐好,不許隨便動彈。
高務實入座之前隨意四望,發現自己可能是今年考生中年齡最小者——之一,這主要是因為考生太多,他目之所及能看到的怕不是連十分之一都沒有,參考價值不大。但他也不禁有些心裡嘀咕:早知道考生這麼多,我在京師的時候就該跟三伯商議一下,乾脆給我來個“舉神童”。
所謂“舉神童”,乃是明代獨有的規矩,屬於特設考試。意思就是說某地間或有十歲左右的兒童聰慧異常,可以由各縣、州、府正官推舉為神童參加道試。督學會對這種人特別照顧,另眼相待。
這種舉神童的小考生,哪怕其八股文文理稍差,只要放在成年考生之中仍然還算過得去,通常也會破格錄取。歷史上萬曆時大才子馮夢龍就曾以神童被推舉,十一歲即入庠當了秀才。
這舉神童之制不是杜撰,而是史實,很有可能是因為明代神童實在出得太多所導致。
明代神童之多前文已有說明,不必贅述。但其實神童不光是多,甚至有直接應試故事記錄在史的也不少。譬如嘉靖時與唐順之、王慎中齊名的才子、文武雙全的趙時春也是八股文高手。
趙時春九歲便“舉神童”,去參加道試,結果因為所作之文過於出色,督學懷疑是有人代作,便把他叫過去面試,當場出了一道《四書》中最常見的二字為題:“子曰”,叫他作破題。
趙時春應聲而出:“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
這個破題既切合孔子之身份,又將二字意義完全破出,令督學大為驚奇。但驚奇之後,督學又想再試試其才情,於是又叫他將自己的名字“趙時春”為題,來作破題。
神童不愧是神童,趙時春仍然脫口而出:“姓冠百家之首,名居四序之先。”
這就……聰明得簡直沒天理了。督學也大為折服,當即將之取中,進學當了生員。
言歸正傳,高務實此時悄悄打量了一下,發現每條長凳的最外頭,均有各縣教官一人,高踞於高凳之上進行監考。這種情況他曾聽高拱之前和他說過,此時若有人交頭接耳,監考的教官便會喝令禁止,甚至在違紀考生的試卷上蓋一朱印,以違規論。
其他如移席、換卷、丟紙、喧譁、顧盼、攙越、吟哦者,輕則扣考,重則枷示。
高務實坐好之後不久,督學李元泰便出來了,他此來是出題。這裡必須補述一下:道試的題目不止一道,而是“一考一道”。
也就是說,由於人數眾多,道試是分批次開考,而同時開考的一批則為同一考題,下一波開考的考生拿到的題目就是另一題了,這也是為了不至於導致洩題等涉嫌舞弊的情況出現。
當然,為了儘量示之以公平,前後不同批次的考題難度要大致相同,如第一批次考生的考小題,則後面的考生肯定也考小題;第一批考生考大題,後續的考生也肯定考大題;甚至第一批考生考上截題,後面的考生也必然考上截題,以此類推。
此時,仍然是由於考生眾多的緣故,考題的公佈也是兩條線並舉:一是由教官宣讀,以照顧那些近視眼;二是同時寫在牌子上,命書吏舉牌巡場,以便耳背者。
這時候天色還未大亮,考生各以所備之燭點燃放在書案上,考棚內燭光閃亮,題目也抄寫在燈牌上,由書吏差役舉著行走在東西走廊之間,讓各考生抄錄。
高務實這次的座位位置沒人給他特殊照顧了,坐了個偏僻角落,聽不太清教官的聲音,只好伸長脖子去看書吏的舉牌,卻見最近的一名書吏所舉牌子上寫著五個字:“大德不逾閒”。
高務實馬上知道,這是一道相對來說不那麼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