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章 初見太子(下),大明元輔,雲無風,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太子打量了高務實一下,忽然眉頭微微一挑,開口問道:“高務實……嗯,聽說你是高閣老的侄兒,我記得高家是實學大家,那,想必你一定也是讀過書的嘍?”
高務實本以為八歲的太子,平時又被限制在深宮之中,見到同齡小夥伴之後,首先應該是找點什麼玩兒才對,卻不料這位將來的神宗皇帝居然先問自己是不是讀過書,他想幹嘛?
他一時不能確定太子的意圖,不好多說,就只簡單的回答了一句:“回太子的話,是。”
太子聽了就是一喜,問道:“那我問你,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可見君子當謹守本分,是也不是?”
高務實仍然不知道太子為何有此一問,本著言多必失的原則,簡單的回答:“是。”
“好!那我再問你,觀今日之科道,動輒聽信謠傳,對君上言行橫加指責,聖人惱之、斥之,卻不料此輩非但不以為恥,反以為榮,曰:‘愛之,能勿勞乎?忠焉,能勿誨乎?’則何如?”
咦?看來太子殿下對言官們的表現很是不滿吶?怎麼回事?
皇帝對現在這些科道言官心中不滿那是不必說了,這批言官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應該處在“你們怎麼不去死”這個位置,要不是“祖制”擺在那兒,搞不好真讓他們去死,一了百了來得方便。不過眼前這位太子爺只有八歲,就對言官如此不滿——當然還有無奈,這就很值得人深思了。
朱翊鈞這番話的意思,大概就是:孔子說了,不在這個職位上,就不要想這個職位該想的事。曾子也說了,君子思考問題不超過自己職務的範疇。可見君子只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好。但是呢,現在的那些個御史言官吶,動不動就聽信一些謠言,對我的皇帝老爸行事、說話橫加指責,我父皇要是發火了,罵了他們,這些恬不知恥之徒不但不怕,還覺得自己厲害了,紛紛表示:愛他,能不為他操勞嗎?忠於他,能不對他勸告嗎?……你看這事怎麼整才好?
嗯,怎麼整?我的小爺,您才八歲吶,您那皇帝老爹都沒轍,您還想怎麼整啊?
有明一朝,早年設御史臺,後改置諫院官,最後改設都察院,設左、右都御史,正二品。左、右副都御史,正三品。左、右僉都御史,正四品。都御史的職責是“糾劾百司,辯明冤枉,提督各道,為天子耳目風紀之司。凡大臣奸邪、小人構黨、作威福亂政者,劾。凡百官猥茸貪冒壞官紀者,劾。凡學術不正、上書陳言變亂成憲希進用者,劾。”又設十二道監察御史一百一十人,正七品,察糾內外官吏。在京師巡視京營、倉場、內庫,監臨鄉會試。外出巡按地方,清勾軍伍,提督學校,巡查鹽政、茶馬、漕政、屯政等務。[注:1435年增為十三道]。
監察系統中,另設六科給事中。吏、戶、禮、兵、刑、工六科,各設都給事中一人,正七品。左右給事中各一人,從七品。給事中若干人,各科不等。其職權是“掌侍從、規諫、補闕、拾遺、稽查六部百司之事。”
如果要粗陋點說,都察院類似中紀委;六科類似京城各部委內設的紀檢組——當然這只是強行“類似”。
真正按照明朝官制,原則上來說,都察院是朝廷監察機關,而給事中則是皇帝的近侍之臣,是皇帝控制六部行政的耳目。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給事中有封駁權,也就是可以封還執奏,駁正章奏違誤,規諫君主,並參予朝中大事的會議。都察院的御史,習慣上稱“道”,六科給事中稱“科”,兩者統稱“科道官”或“言官”。
朱翊鈞所說的那兩句,出自於《論語·憲問》,而言官們的儒學水平顯然不是年幼的太子所能及,於是他們所回答的那一句,居然同樣出自《論語·憲問》。
這就有點尷尬了,難不成孔夫子自相矛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