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1章 挑唆居正(下),大明元輔,雲無風,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先朝遇事不決請上裁,是因為先帝經久執政,通達國體;而今上即位這才幾天,怎麼可能知道群臣誰賢誰不肖?讓皇上自己裁定,皇上卻該如何判斷?恐怕只能詢問身邊的人。長此以往,天下大事就可能會被宵小劫持了。”
徐階立刻黑了臉,認為高拱純粹無理取鬧,凡事非要與自己對著幹才高興。在言官們的支援下,徐階再一次勝利,最終還是請了“上裁”。而高拱和徐階的矛盾,也更加地公開化,朝廷上下無人不曉。由於徐階的威望和影響力,再加上他不得罪人,而高拱則一門心思維護自己皇帝學生的,因此輿論都傾向於指責高拱擅權,破壞內閣秩序。
像這樣的矛盾在高拱當初第一次入閣的近一年時間裡,在徐、高二人之間幾乎不間斷地上演。只是由於新朝初始的不穩定狀態,使得這些事情所牽動的氣氛愈發微妙。時人黃景昉有評論說:“高拱任怨,徐階專任恩,二者的傾軋皆由此而起。”該評價可謂中肯。
徐階的圓滑與高拱的直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且都是些不可調和的矛盾。二人對國事的用心程度,也完全不在一個層次上。徐階兼顧各方利益,尤其小心謹慎,首要目的是明哲保身,在圓滑處理事件的基礎上始終先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而高拱則往往就事論事,心無旁騖,為此甚至不在乎與任何人結怨。
說到底,徐階在乎的是官位名利,高拱在乎的是天下大業。
後來因為京察,連帶著爆發了胡應嘉案,一番龍爭虎鬥之後,“滿朝倒拱”,高拱狼狽下野,而徐階最終也失去聖心,致仕歸鄉。
而高拱此番起復,首先就推翻了“恤錄先朝建言諸臣”。當初徐階在草擬的《嘉靖遺詔》中,對嘉靖在位四十五年間因敢於直言而被革職、充軍、下獄和論死的大臣平反昭雪,這裡頭牽涉到的是一大批人,得不得民心不好說,但肯定是一件極得官心的大好事。
但高拱一回京,立刻就將此推翻了。高拱的理由是這些臣子的“罪”,都是先帝嘉靖定的。先帝定的案能翻嗎?不能,因為如果這些人都平反昭雪,那不就明擺著是先帝錯了嗎?這還得了!
一句話,你徐階的這個做法“有妨於聖德”,同時評價徐階“不以忠孝事君,務行私臆”、“歸過先帝”。這一招當然十分兇狠,在張居正看來,屬於是欲置徐階於死地。幸好隆慶這次頗有主見,只是同意了對獲罪諸臣不可“不加甄別,盡行恤錄”,而沒有直接動徐階。
但旨意雖然這麼說,實際上還是推翻了《遺詔》,對建言獲罪的大臣們平反昭雪之事,也就隨之無疾而終,有望重見天日的幾百戶家庭,又入苦海。這裡頭還牽連到一個人,這個人是大文豪王世貞的父親。結果嘛……歷史上王世貞寫《嘉靖以來首輔傳》,其中肆意詆譭和醜化高拱,但凡高拱有功之處,要麼一筆帶過,要麼“烏足道也”,而只要曾有對高拱不利的傳言,卻一條條清晰記錄並大加闡發。
因為王世貞在文壇的歷史地位,這《首輔傳》偏偏成為後世研究這段歷史的重要資料!高拱的名聲在後世之所以壞了那麼多年,直到差不多改革開放之後才被一些學者慢慢翻案,原因就出在這裡。
馮保眼見得張居正面沉如水,目光中甚至不自覺地流露出一絲殺機,心中暗暗得意,再次補刀:“太嶽相公,前些日子高鬍子放出風來,說什麼與華亭公當年不過是一點小小的私人過節,這話你是當事人,總不會相信吧?而且據我手底下的番子打探,前幾日,他還在家中夜會了在京的學生們,其中四位科道官……你猜他高鬍子是想做什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