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036章 戚繼光的彩虹屁,大明元輔,雲無風,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樣——你只適合做個楷模,絕不適合真正使用。
大明的官場複雜險惡,之前已經解釋過。在大明為官,如果沒有派別支援、沒有老師照顧、沒有同年幫襯、沒有足夠的錢財來疏通人脈、打通關係,你還想做到官運亨通,安然無恙,能夠保官保命,基本上不太可能。
因此戚繼光早就丟掉了祖訓,入鄉隨俗,到什麼山便唱什麼歌。既然進入了大明官場,也只好當貪官。
可是,戚繼光確實不想貪汙、不想受賄,因為他的確是一個有志向的人,正如他自己的詩中所言: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事實上也是如此。
戚繼光一生歷官無數,轉戰大半個大明,南到福建、廣東、海南,北到蒙古、遼東、窮處、富地,他都待過;小將、大帥,他都做過。但是,他每離開一個地方,都是身無分文,淨身而出,甚至也沒有為自己的後代留下什麼遺產。
由此可見,戚繼光貪汙也好、受賄也罷,但是基本上是左手進、右手出。到手的錢在一個地方離任之前會全部都花光、用光、送光,他不是要做守財奴,他貪汙受賄來的錢,除了用來養兵之外,就是用來為自己的官場生涯架橋鋪路了。
就好比高務實根本不缺錢,但戚繼光從來沒有在任何重要節日,包括高務實的生辰漏掉過哪怕一份禮物——即便他知道高務實的家底和為人,給高務實送的禮物可以不必在意禮物本身的價值,但他也從來不會少送一次。
他為什麼要這樣做?
看看他的上司,同為抗倭英雄的胡宗憲的命運就不難明白,官場關係十分複雜微妙,稍有不慎,不但官做不成,甚至腦袋也要搬家。
胡宗憲當年想要做官,想要做一番事業,幾乎只有投靠嚴嵩父子一條路。而戚繼光為了自己的前途,先是巴結自己的上官譚綸,在自己地位提升之後又靠上剛剛成為閣老的張居正,最後在張居正被高務實弄下臺之後,又徹底投到了實學派門下。
倘若單以個人節操而言,戚繼光是不符合中國曆代稱頌之標準的,他的為官風格也是風吹兩邊倒,誰強跟誰混,但高務實卻非常理解他的做法。
因為高務實覺得戚繼光和他自己一樣,“只要我的志向沒有改變,具體手段是可以商榷的,階段性的妥協也並無不可”。
什麼叫務實,這就是務實。天下間很多事並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要不然原歷史中怎麼可能出現國本之爭?皇帝都有許多事沒法堅持本意,何況他們這些為臣子的。
也正是因為“本意”,高務實才沒有對朱翊鈞不斷加恩潞王的做法過於計較,甚至沒有特意去幹涉。
為什麼?因為朱翊鈞這樣不斷的加恩,未見得是他的本意,他其實也只是因為皇帝加兒子加兄長這個三重身份,而不得不如此做。
做給母后看,做給天下人看。
誰讓大明講究以孝治天下,講究兄友弟恭呢?他為什麼在詔書中不斷強調“副朕友愛同氣至意”?原因便是:即便他這個皇帝,也怕天下人說他不孝。
在大明,沒有人能承擔“不孝”這個罪名,一旦被打上“不孝”的標籤,任你有千般能耐、萬種變化,等待你的都只能是被鄙夷、被嘲諷乃至被聲討。
楊巍被張四維請回朝廷為天官,主要是因為孝名動天下,所以他回朝的時候沒有什麼人反對;王錫爵之所以此前被心學派內定接替潘晟,也主要是因為孝名動天下。
如今換到了朱翊鈞身上,其實也沒有本質的區別。
他對潞王的恩寵,十有八九來自於他必須順著李太后的意。這一點有個很明顯的證據:原歷史上李太后一死,潞王既驚又哀,沒多久自己也病死了——他知道一旦沒了母后的護佑,他的皇兄很可能就會改變態度。
所以高務實覺得,朱翊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