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2章 以退為進,大明元輔,雲無風,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成梁在遼東的手段,萬變不離其宗。
支撐他隱隱成為遼東王的基礎,就是“邊帥武功之盛,二百年來所未有”,乃是遼東的定海神針,他就是仗著朝廷對他的倚重——遼東少了總督沒關係,少了巡撫也沒關係,可要是少了我李成梁,那你們還就真的玩不轉。
歷史上的李成梁在萬曆十七年之後有些“打不動”了,萬曆十七年、十八年、十九年連續損兵折將,戰略上一退再退。到了萬曆十九年三月,李成梁發兵出鎮夷堡潛襲板升,初戰告捷,但回師途中遭伏擊而大敗,陣亡者達數千人。
此戰結束,李成梁才終於不堪御史的彈劾,卸任遼東總兵,“以寧遠伯回朝”。
但高務實發現最有意思的事,倒不僅僅是李成梁這一次在六十七歲致仕卸任,而是在他卸任之後,遼東在十年之間換了八任總兵,最後居然又把七十八歲高齡的李成梁請了出來,再次出任遼東總兵。
這裡頭是很有些意思的,當時李成梁卸任,接任遼東總兵的是楊紹勳,他是廣寧前屯衛出身,在李成梁麾下多年,算是李成梁的鐵桿部下,幹得也比較久,足足兩年時間,最後因為畏敵懼戰而被罷免。
而他被罷免時,繼任總兵尤繼先死活不肯赴任,萬般推辭,最後由聖旨催促:“總兵楊紹勳恇怯不前,回衛聽勘,仍催新任總兵尤繼先速赴得,諭旨。”
尤繼先為什麼不肯赴任呢?因為尤家也是將門出身,但他是陝西將門,不是遼東將門。尤繼先深知李成梁在遼東的地位和權勢,也知道自己不是楊紹勳,得不到李成梁的支援,就算去了遼東,也不會有好下場,因此才再三推辭。
但當時的朝廷不信這個邪,堅持讓尤繼先赴任,尤繼先沒法子,只好捏著鼻子認了,去遼東赴任,結果這一去果然不出其所料,只幹了半年就幹不下去了。
然而朝廷依舊不信邪,又先後用了董一元和王保,其中董一元是宣府前衛出身,王保是陝西榆林衛出身,結果都只幹了一年出頭就堅持不住。
這時候朝廷終於沒法子,只好妥協,改用在朝鮮得勝歸來的李如松為遼東總兵。原本以為這下子總算兩全其美,誰知道李如松偏偏戰死了!
由於之前幾人外地遼東總兵都幹不好,李如松死後,朝廷便委派之前隨其長兄李如松在朝鮮立下不少功勞的李如梅繼任。可惜李如松都因為李家軍嫡系家丁損失慘重而中伏而死,李如梅還不如李如松,自然“畏敵不前”,再也沒有以前的威風,於是不到一年又被彈劾罷免。
不過朝廷吸取了教訓,繼任李如梅為遼東總兵的,不僅依舊是遼東本地將領,而且還是“根正苗紅”的鐵嶺衛人孫守廉。可惜,鐵嶺李家的本家人都已經“暮氣難振”,他一個部將還能怎樣?於是二月上任,九月便被劾罷。
這時候朝廷覺得,李家恐怕是真的不行了,於是啟用了馬芳的次子馬林為新任遼東總兵,馬林和其父馬芳一樣,原籍寧夏靈州,隸籍宣府蔚州衛,他比前幾任混得稍微好一點,堅持了差不多兩年半,才實在沒轍了。
此時朝廷終於耐心耗盡,也懶得顧忌顏面問題了,直接讓李成梁再次出山掛帥,重任遼東總兵,直到七年後去世。
甚至在此之後,朝廷雖然也安排過一些外地將領掛帥遼東,其中不乏麻貴、杜松這樣的名將,但在薩爾滸之戰後,遼東局勢大壞,最終依然又選擇啟用了李如柏、李如楨這樣的李成梁之子來掛帥,當然……他們那時候已經全是在起反作用了。
為何會這樣呢?遼東離了李成梁、離了鐵嶺李氏就真的玩不轉了嗎?
原先可能真是如此,但高務實為什麼而來?他就是為此而來啊!
打壓一下李成梁的威望,那是題中應有之義,現在好不容易抓到了機會,而且還是個送上門的機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