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7章 “皇爺急召”,大明元輔,雲無風,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接下來的兩天,黃芷汀開始抓緊時間和遼東的大商人們商議收購人參、鹿茸等名貴中藥材以及銷售安南大米的事情,這裡頭當然少不了京華從中穿針引線,甚至還要充當信譽擔保等,不過這都是些細節問題,此處就不贅述了。

高務實這邊也挺忙,遼東除了計劃中的“重工業”發展對他來說似乎只需要照搬開平模式之外,農業方面的問題簡直能讓他愁白頭。

此時此刻的他真是格外的體會到了後世那位袁老先生的偉大,眼下大明整個國家的田畝單位產量放在全球來看都是高產了,可惜在各種天災之下,仍然不夠,而在遼東,僅僅用“不夠”來形容,真的太過於輕描淡寫。

不做巡撫的時候還不知道,做了巡撫之後,高務實特意呼叫了一批高國彥親自帶出來的財務人才來做計算,才發現遼東每年的糧食缺額高達五千三百多萬斤,除了遼東的額鹽可以從內地換來一部分之外,最終缺口居然仍有四千萬斤左右。

四千萬斤,那就是兩千萬千克,摺合兩萬噸,算換成噸之後看起來好像數目也不大。

不過,遼東的實際人口可能也就四百萬,這四百萬裡頭還並不全部是漢人,按照大明官方的粗略估計——它只有粗略估計——漢人佔“十七”,也就是七成,那就是不到三百萬。

就按三百萬計算,這四千萬斤的缺口,相當於每人每年的糧食缺額是13斤多,的確不多,可是這裡面有一個很關鍵的問題——你以為這年代的人每頓飯都能吃到大米?

高務實當然可以,可遼東的平民能有這個待遇,這是典型的沒睡醒。

遼東的普通百姓吃的東西那真是夠複雜的,各種粗糧已經算好的了,野菜也不錯,各種毒不死人的草、根、樹皮都是盤中餐。至於說打獵,這玩意可不是說著玩,要能耐得很,而且又不是旱澇保收專案,只能看臉。

捕魚撈魚當然也是選擇項,但同樣需要技術、需要工具,甚至就是釣魚也沒那麼簡單——你有這閒功夫還不如去多做幾分工來得實在!可是遼東既然生產力不高,顯然銀價就貴,京師一個短工每個月好歹能幹個二兩多銀子,在遼東幾乎要減半,這就是差距。

至於每頓飯吃大米,那說明這家人要麼祖上經營有道、家底殷實,要麼至少得家裡有個舉人老爺才行,秀才都很難做到——李成梁早年就是秀才,卻窮得連去京師辦手續繼承父職都做不到,這就是明證。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遼東人口的平均糧食缺額居然還有13斤多,這就很不科學了。

高務實算過田畝數,也算過平均畝產,但最終的結果卻始終對不上號,兩者之間明顯有很大的疏漏。

這個疏漏,只有可能是個別人佔據了太多的田地,而且這些田地還是透過投獻、詭寄等手段被隱瞞掉了。

真是見鬼,難怪之前清丈田地的時候山東查出那麼多隱田,現在看來山東的清丈還是有問題,最起碼軍屯田肯定沒查明白。

而遼東又是個“軍管區”,流官文臣們一般不會有什麼興趣在遼東大置家業,頂多就是祖籍遼東的吏員們會從中撈一筆。

高務實用腳指頭都能想象得到,真正在其中吃肉喝血的恐怕都是武將,很多軍官將領名下一定有大量不在冊的隱田,至於這其中最大的一家,那也不必多想,肯定是李成梁家族了。

天下烏鴉一般黑,這事兒不能單怪李成梁貪,這一點高務實清楚,不過現在遼東的局勢只是從外表上來看好了不少,內裡這麼一團稀爛的話,遲早還是要出事。

將來“玉米計劃”搞好了,當然可以解決一部分問題,可那是治標不治本的,要想治本,還得從制度上想法子。

李成梁到底佔了多少田,其中有多少是侵佔軍田,有多少是“非法所得”,又有多少是目前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三國之再續大漢三千年

執筆墨畫你傾城

大明元輔

雲無風

從海賊開始吃軟飯

落雨飛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