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9章 指點,大明元輔,雲無風,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倒是有些出乎意料之外,雖然知道朱翊鈞現在對於外戰勝利很是看重,將其當做鞏固自己權威的一種有效手段,但也沒料到其看重的程度已經達到這樣的地步。

另外,剛才張四維的話也有些值得玩味:“皇上對你的外戰能力十分看好”。

看起來這是好事,不過高務實卻覺得並不完全是好事。

高務實對自己的遠景規劃,毫無疑問是要躋身內閣、成為首輔,然後書批四海、宰執天下的。因為只有成為首輔,才能貫徹自己的改革意志,而偏偏他改革中的重點,有一大半是跟祖制過不去的,若不能成為鐵腕首輔,則根本毫無希望。

譬如說禁海、開海這件事,既是祖制,也不是祖制,因為“祖宗”們既有禁海的,也有開海的,有禁了又開的,也有開了又禁的。高拱當初堅持開海,就是從這方面著手——我站在開海這一邊,也是“敬天法祖”。

但高務實將來要做的某些事卻不同,比方說他心目中的一個重點:改革整個財政體系,強化中樞的財政控制能力。

這件事就從根本上違背了朱元璋當年建立的“祖制”——朱元璋覺得有很多稅收上來之後又要撥給地方,乃是多此一舉,因此直接讓地方自行安排。這個制度已經從洪武朝一直運作到今天,連朱棣都沒有想過要改,是名副其實的祖制。

但這一項祖制在高務實看來簡直是愚蠢:你朝廷中樞不僅放棄了這麼大的財權,甚至連監管權都不要了,地方上怎麼搞的,你一問三不知!

那麼地方上如果徵收苛捐雜稅、加派加賦,甚至假借朝廷名義濫收濫徵,你中樞豈非也不知道?你還以為地方在乖乖遵循朝廷詔令!此時,朝廷做出的決斷,就顯然不可能符合地方實情,不管朝廷怎麼做,實際上都成了拍腦袋的決定,那這天下焉能不亂?

所以,即便考慮到此時的交通條件、行政損耗等實情,某些財賦不必都先從地方運到京師入庫,再由京師撥付,又運回地方,但至少你得過個賬啊,得派人清點查明啊!怎麼能任由地方自說自話、自行其是?

但這種層面的改革,就不是高務實透過個人人脈、對皇帝的影響就可以推行的了,必須他親自擔綱,以首輔的身份,主動站在臺前下令,背後再有皇帝的堅決支援,這才能辦得下去。

正因為如此,哪怕是在高拱當政的時期,高務實都沒有考慮推動,因為那時候皇帝還小,不可能給於真正的支援,反而會被高拱的反對派們汙衊,說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篡權亂政。

就算以高拱的性格,或許不怕千夫所指,但高務實也不想給高家添上這樣的“美譽”,因為這種名聲一旦被眾口鑠金,那就不光是高家萬劫不復的問題,最大的可能是高拱一旦離世,馬上就人亡政息,所有的改革努力全部付之東流。

財政改革只是高務實心目中真正“大改革”的一個縮影,還有好幾件大事的難度都和這類似,因此他的目標只能是自己坐上首輔之位,沒有妥協的餘地。

但大明的制度很奇怪,成為首輔要看的不是什麼基層工作經驗、地方工作經驗,甚至不是後世流行的“主要幹部崗位工作經驗”,而是中樞的工作經驗,尤其是翰林院的工作經驗——換句話說,就是“皇帝秘書”的工作經驗。

實際上高務實的“皇帝秘書”工作經驗非常豐富,可惜他那個不算數,算數的部分是從出任日講官開始。

而至於安南定北、巡撫遼東等,這些履歷頂多只能算是證明個人能力的加分項,卻從來不是決定項。

就像高務實外任遼東苑馬寺卿之前所考慮的,要不是為了儘快把他的品級提上去,朱翊鈞根本不會派他外任——留在翰林院呆上六年或九年,資歷到位之後馬上就能出任某部侍郎。

甚至,按照他六首狀元的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三國之再續大漢三千年

執筆墨畫你傾城

大明元輔

雲無風

從海賊開始吃軟飯

落雨飛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