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6章 漠南之戰(一),大明元輔,雲無風,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吉思汗四傑之的木華黎一脈,在元朝當然也是位高權重,到了北元仍舊被封為丞相,權勢不減。洪武二十年降明,被封為海西候,死後兒子察罕改襲瀋陽侯,由於藍玉案被牽連而死。
再來個也是皇親國戚級別的,金忠,是元世祖時太保、恆陽王也先不花的六世孫,他的蒙古名是也先木幹。也先木幹是蒙古王子,能征善戰,素有兇名,在朱棣第四次北伐時投降,賜名金忠,被封為忠勇王,並參與了其後兩次北伐,因功加太子少保、太保。
然後來個國公級別的,吳成,原名買驢,元朝從二品右丞,洪武年間歸順大明,爵至清平伯,死後贈渠國公,子孫襲伯爵至明亡。
可能有朋友會覺得,給這幾個元朝王子王孫封王加爵只是出於安撫故元舊民目的,那再看看下面幾位。
脫歡,是個蒙古族中常見的名字,永樂朝也有個脫歡,漢名是薛斌,繼承其父薛臺武職,跟隨朱棣北征立功,進都督同知,後封永順伯。
與薛斌相比,更為英勇的是其子薛綬。在舉世震驚的土木之變中,瓦剌軍發起最後的衝擊時,明軍將領薛綬領軍負責殿後,死戰不降,箭支用完後還繼續持弓抗敵。
明知必死而不退,這是何等的英勇?瓦剌軍惱恨他堅持不降,將其殘酷肢解。
如此勇士,誰不敬仰?
連瓦剌人都不知道的是,薛綬是蒙古人,壽童才是他的本名,薛是賜姓。蒙古人殺害了薛綬,後來發現他是蒙古本族人,殺害了本族的勇士,瓦剌士兵都為之後悔哭泣。
“絃斷矢盡,猶持空弓擊敵。敵怒,支解之。既而知其本蒙古人也,曰:‘此吾同類,宜勇健若此’,相與哭之。”
同樣是在土木之變中,奉命領軍殿後同也先交戰的都督吳克勤、恭順伯吳克忠兄弟,也是蒙古人,兄弟二人奉英宗之命,領軍一萬五千斷後,成為瓦剌大軍首先攻擊的目標,兄弟俱歿於陣中。
吳克勤之子吳瑾在數年後的曹欽謀反中率幾名親兵阻擋曹欽叛軍,力戰而亡。從最早歸附的都帖木兒,漢名吳允城起,到其孫輩吳瑾乃至其後,吳氏一門多有歿於王事,對明朝忠心耿耿,所謂滿門忠烈,難道不就是指他們?
然後還有孫鏜,不少人知道他,是因為在北京保衛戰中在西直門大戰也先,數年後又在平定曹吉祥謀反時發揮重要作用。其實孫鏜也是蒙古人,他出生在東勝州,那地方如今叫做脫脫城——沒錯,就是恰臺吉的領地脫脫城。
同是在京師保衛戰中力戰瓦剌的左都督毛福壽,同樣是蒙古人,死後贈侯爵,傳爵直至明亡。
大明蒙古官員太多,一個個講的話,不知什麼時候能介紹完,隨便再挑一些三品以上的簡略介紹一下。
李賢,原名醜驢,韃靼人,官至右都督(正一品);金順,瓦剌人,本名阿魯哥失裡,官至都督僉事(正二品),封順義伯;後軍左都督馬克順(本名皮兒馬黑麻);左軍左都督柴永正(本名苫木帖木兒);都督同知王斌;都督同知季鐸;都督同知於忠(本名伯顏達裡);都督同知高禮(本名額裡孛羅);都督同知陳守忠(本名恰恰);都督同知丁順(本名頂住驢);都督同知白忠(本名北斗奴)……
正三品以上的蒙古族明朝高官,實在是為數不少,難以一一列舉,至於其他低品級官員及將領數量,各位看管自然可以根據比例加以大致推算。
有明一朝,始終有蒙古族勇士與漢族軍隊並肩作戰,一直到明末流寇作亂時,也有不少蒙古裔的將領與其作戰。
譬如猛如虎,薊鎮中協總兵官,署都督僉事(正二品),與張獻忠、李自成起義軍作戰,後在河南南陽戰死;虎大威,從軍有功,累官山西參將,崇禎年間為副總兵,署都督僉事(正二品),率軍鎮壓農民軍,後在河南汝寧戰死……至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