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1章 殿試金榜(上),大明元輔,雲無風,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殿試,是有明一朝三級科舉考試的最高一級,時人又稱之為廷試,是由皇帝在殿廷之上親自策問考生的考試。通常而言,這次考試不會黜落會試中式的貢生,但對於會試的排名,皇帝多半會酌情調整。
酌情,這是好聽的說法,如果要說得直白一些,那其實就是按照皇帝的心意來調整,調整完之後的排名,就是傳說中的殿試金榜。
殿試結果一共分三檔,也就是一二三甲。
一甲又稱鼎甲,一共只有三名,按排名為狀元、榜眼、探花,得中一甲者,叫做“進士及第”。這三位有其特殊性,就是一旦定下,可以不經庶吉士館選,直接進入翰林院任職。通常來說,一甲第一名的狀元郎會直接授官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直接授官翰林院編修,最為顯赫——官場起步就比其他人都高。
二甲一般在五十到八十人左右為最多,偶有偏少或偏多,中二甲者叫做“進士出身”。三甲通常在兩百人或者再多一些,並不固定,中三甲者,叫做“同進士出身”。二、三甲按例要參加庶吉士館選,館選成功者便屬翰林官,清貴之極。
其他未過館選者也不必著急,或授給事、御史、主事、中書、行人、評事、太常、國子博士等京官,前途看好;或授府推官、知州、知縣等外官,也是實權之職。
不過這三檔畢竟有差別,尤其是因為“非翰林不入內閣”的舊制,所以鼎甲三人被時人稱之為“天上神仙”,二三甲被選中為庶吉士的則被稱為“半路修仙”,好歹都是修仙的得道高人,比其他那些基本不可能“位列仙班”的可好得太多了。
殿試的時間是三月十五,在會試公榜之後大約半個月左右舉行。在舉行之前,朝廷還要先確定下一大批讀卷官。
這個事情跟世宗嘉靖帝有些關係要說明一下,嘉靖以前的殿試都是皇帝親自主持,但嘉靖帝是個要權不要臉的皇帝,他的特點就是經常性擅改祖制,譬如殿試這事,到他這兒就變了味,經常不親自主持考試,只是掛個名,實際考試還是臣僚操辦。
那就需要閱卷的大臣了,但由於皇帝掛名主考,其他臣子只能屈尊改叫“讀卷官”,意味著大家只是幫皇帝讀個卷而已,沒有侵犯皇權的意思。
朱翊鈞此前掛名過兩次殿試,也就是萬曆二年甲戌科和萬曆五年丁丑科兩次殿試,皇帝由於年幼,都只是單純的掛名,甚至沒有露面,兩次都是顧命首輔高拱作為讀卷官代行。
但這一次,朱翊鈞要求親自殿試,眾臣——尤其是內閣——沒有拒絕。
殿試的前一天,鴻臚寺的官員便開始設定御座、黃案,光祿寺的官員則負責安放試桌、排定考生座位,至於負責印製考卷、準備答題紙的禮部更不消說,總之這象徵著大明最高階別的掄才大典,一切的一切都得是堂堂文官們親力親為,通通不許太監宮女們插手。
次日一早,寅時都還沒過,夜幕沉沉之下,應試的貢士——也叫“中式進士”——們便在紫禁城宮門前等候,一個個把眼睜得比旁邊的燈籠都亮,興奮的不能自已。
讀書考試為了什麼?不就為了“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麼?現在經過多少次大浪淘沙,多少次慘無人道的考試,大明朝的四百精英終於站在了皇帝的家門前,即將完成鯉魚躍龍門的最後一跳,真是想想都激動地渾身發顫,跟打擺子似的。
而且,不同於之前考試的緊張惶恐,殿試前的氣氛更多的是興奮與躍躍欲試,因為大家都知道,只要別犯傻搞出什麼么蛾子,殿試是不會黜落考生的,只是將會試的名次重排,是個“優中選優”的過程。
換句話說,哪怕是考得再爛,也能混個榜下即用的同進士,外放個七品縣太爺噹噹。其實這對於很多進士來說,倒比在京裡坐冷板凳舒服多了,尤其對於那些考中的名次比較靠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