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1章 絃歌雅意,大明元輔,雲無風,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高務實一聽這話,心裡已經大致猜到是什麼事,但沒有什麼表現,只是問道:“不知是何大事?”
張學顏道:“此前玄老主持清丈全國田畝,乃查勘明白全國總田畝約為七百二十萬頃(無風注:比歷史上張居正清丈略多,小說設定,無須詳考),較弘治十五年增近三百萬頃,即近三億畝,當時所查,以湖廣、山東等地在清丈後增額最多。但此番詳查兩京等地,卻發現光是北直隸順天附近,就仍有大量勳親貴戚隱田存在。”
高務實心道:果然是這樣。
他嘆了口氣,問道:“結果呢?”
“結果不太妙啊。”張學顏搖了搖頭,道:“早在隆慶二年時,戶部就議定,勳戚莊田世代遞減之限,具體的說:宗室買田不輸役者沒入為官,勳戚莊田俱聽由有司徵賦。然而,當時乞請賜田及免田賦者仍絡繹不絕。於是今年六月十七日,皇上應內閣所請,命南北直隸、山東、陝西等省勳戚莊田俱進行清丈,要求只按規定給予正數,凡逾額及隱佔者均依法按治,所收地租銀解部備邊。”
這是根據高拱清丈田畝思路繼續推進的題中應有之義,高務實點頭問道:“查出多少隱田?”
張學顏道:“順天等八府州縣,丈出官勳備邊牧馬軍屯等地共二千八百三十五頃,每年額徵銀六千九百二十兩、糧二十四石。又勳戚新舊莊田一萬一千五百五十餘頃。”
高務實眉頭一挑:“才這麼點?”
“是啊,問題就在於此。”張學顏道:“京師附近勳貴田地之多,其實大夥兒心知肚明,即便誰也不知道具體數目,但若說只有一萬四千頃,恐怕沒人會信吧?”
那是當然,按照高務實猜測,實際上勳貴所佔之地就算不翻十倍,翻個五倍應該輕鬆愜意得很。
但問題是,清丈田畝是你戶部的勾當,你覺得查出來的數值不對,你可以派人重新勘查啊,找我管什麼用?
張學顏見高務實不做聲,略微加強了一下語氣:“求真,清丈田畝是玄老的遺志,我聽王疏庵公(王國光,前任戶部尚書)說,此事你當年也曾再三建言……如今民田清丈已經基本完成,勳貴田地之清丈方興未艾,若京師不能成功清丈,來來回回只清出這一萬四千頃地來,那麼隱田更為嚴重的南京又將如何?更不必說,勳貴清丈不成,藩王宗親之清丈又將如何?此係求真所欲見乎?”
高務實嘆了口氣:“此事晚生的確曾經再三建言,可事情具體如何操辦,晚生一介白衣,又如何插手得了?還有,戶部清丈為何只清出這一點田地來,張部堂可知原委?”
張學顏正色道:“勳貴隱田,無非那幾種手段,非是查不出來,而是戶部吏員久居京中,早已被聞風而動的勳貴鷹犬或收買、或威逼,十停當中能報個一停兩停就算不錯了。但天下卻仍有一人,可不畏勳貴之威,不貪勳貴之賄,秉公理而揚道義,執中平而立規矩——便是你高求真!”
張學顏站起身來,忽然朝高務實拱手一禮,深深鞠躬:“望求真繼承玄老遺志,為國理財,不畏言,不貪財,不懼威!”
張學顏是嘉靖三十二年的進士,是高拱當年一直很看好的“後生”,曾誇他“張生卓犖倜儻,人未之識也,置諸盤錯,利器當見”,意思是說他這個人很會抓重點,越是在複雜的情況下,越能準確的找準要害,把事情一舉搞定。
高拱把他當後輩看,稱之為“張生”,但畢竟不是師生關係,高務實可沒這個膽把人家當同輩看待,哪敢受他這一禮,連忙站起來避過身子,又回了一禮,道:“張公如此,小子怎敢克當……只是不知張公究竟欲使小子如何為之?”
張學顏見高務實這麼說了,頓時大喜,與魏學曾對視一眼,魏學曾朝他輕輕點頭,張學顏立刻道:“我聞王疏庵公此前清丈,曾向求真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