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83章 正國本(圩一)“共襄盛舉”(7K),大明元輔,雲無風,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費、冗員開支,還讓軍隊的裝備在二十年後煥然一新,甚至還在不斷提升先進性,綜合算下來一年也要節省至少一百餘萬兩,個別備戰時期甚至能超過兩百萬兩。
再加上驛路改革,僅僅這三項“攻守易勢”,大明朝的財政便多了千萬兩的歲入。
在這之後,高務實地位已經穩固,因此在皇帝的需求和他的目的吻合之下,開藩禁就成了下一個推進的改革專案。
朱元章對自己的親戚十分看重,他制定的世襲爵位制度對子孫們做了充足的打算。即使是像劉備那樣不知是中山靖王多少輩都打不著的子孫,朱元章也預留了爵位,並準備了相應的俸祿。
然而朱元章沒有想到的是,十幾代下來,他的子孫們已經繁衍到了幾十萬人以上。明朝皇子長大以後就不能留在京城,必須分封,每一次置藩都會圈走封地最好的良田,越發加劇了土地兼併。
這樣十幾代下來,全國最好的田地全都變成了皇莊、王莊。例如原歷史上的崇禎年間,河南的二分之一、山西的四分之一土地,全部為宗室所有。
這叫老百姓怎麼活呢?老百姓連活路都沒有了,又哪有能力交稅?最可笑的是,宗室的土地卻全都不上稅!
同時,大明財政還得給這些宗室大量發放俸祿。以嘉靖中葉為例,全國每年所供京師米計400萬石,而各處供藩府子孫的祿米卻是853萬石,超過兩倍;山西一省存留米麥不過152萬石,而宗室祿米卻需312萬石;河南一省存留米麥84.3萬石,而宗室祿米卻需192萬石。
大明的財政,很大程度上是被這幾十萬全靠國家奉養的宗室給拖垮的。以宗室、勳貴集團為代表的“封建貴族”此時雖然衰弱了,但他們免稅的特權卻沒有失去,同時還反過來吞噬了大明的財政。
最坑的是,由於靖難之役的影響,大明皇族雖然掌握了全國最多的土地和財富,吃掉了大半的明朝財政收入,但除了皇帝本人的內帑,其他皇族的財富卻不能用於資助財政和軍費,皇室子弟也不能參軍打仗。
但與此同時,大量的低階宗室因為朝廷財政窘迫,宗祿經常長期性拖欠,又有祖制不允許他們做其他事,導致生活困頓。他們之中不少人甚至不得已故意違反規定,以此來撈一個去鳳陽“宗室專用IVp監獄”吃牢飯的機會,這簡直是正反兩面都拉滿了嘲諷。
因此高務實推出了開藩禁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措施前文有述,這裡就不復述了,總之最後甩掉了一個大包袱不說,還“解放”了大批低階宗室,讓他們能在朝廷的部分支援下開始新的生活。
雖然在最初的幾年裡,朝廷花掉的銀子比節省的還多(注:參照前文,相當於有個“宗室買斷”制度,所以一開始很花錢。),但是數年之後朝廷就輕鬆多了,每年直接支出少了約一百五十萬兩。
可能有人會問,怎麼才少了一百五十萬兩,這和之前宗室花費對不上數啊?
有兩個原因:其一,本來在萬曆朝時,理論上要花給宗室的銀子每年高達1256萬兩左右,但事實上這筆錢根本花不起,因此援引舊例,自然會大幅削減,只發很少的一部分,最少時能達到只發十分之一的程度。
其二,開藩禁也不是全部宗室以後一概不管,至少那些親王、郡王以及他們的兒女什麼的,這些人還是必須繼續養著,只是高務實限定了財政供養的名額上限。
由此兩相加減之下,最後每年節省下來的直接開支就是一百五十餘萬兩。
哦,對了,這裡插敘一下:根據魏源的《聖武記》,韃清初年花在宗室俸祿上的銀子就高達六百萬兩左右,而韃清宗室佔地——其中多數為強佔——面積也極大。
後世有學者曾專門計算,基本結論是韃清宗室到同治年間,每年私吞國家資產高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