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88章 經濟與黨爭(廿四)新槍:萬曆三式!,大明元輔,雲無風,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高務實是個大忙人,顯然不會去做毫無意義的事,比如今日的這場騎射比試。他安排這場騎射比試,比試本身並無太大的意義,頂多是陪孟古哲哲消遣一番,順便讓皇帝知道他並非貪戀權柄之人——您看我閒下來其實有很多樂趣的。
那麼,他的真實目的是什麼呢?其實是要經由這次比試來挑選萬曆三式步槍與騎槍,而這件事如果有皇帝在場,效果則會更好。
萬曆二式步槍問世已經有好些年頭了,這些年來其實也經歷了一些小改款,甚至因為高務實對大明騎兵的改造而誕生了衍生款,即萬曆二式騎槍。
然而,這些小改款還真就只是名副其實的“小”改款,大多時候只是調整一下槍托樣式,使其更加符合人體工程學之類的改動。多年來最大一次改進也不過是調整了瞄準系統,而對於槍械的主體構造,則可以說是十餘年毫無變化。
你當然可以說這是當前科技的侷限性,但高務實卻更傾向於這是因為萬曆二式缺乏競爭者。沒有競爭就難以進步,這個道理不僅是高務實,其實大家都懂,但當前的局面卻偏偏就是萬曆二式真的沒有競爭者。
從世界範圍內來說,萬曆二式這款槍械相比當代其他槍械而言,技術跨度本身並不算大,因為早在1547年時,燧發槍就已經由法國槍炮工匠兼鐘錶匠馬漢發明了。然而一項發明從問世到普及是需要時間的,歐洲軍隊批次裝備燧發槍卻要推遲到一個世紀之後,也就是大概在1650年先後。
萬曆二式顯然打了個時間差,在高務實的推動之下,基本上使得大明軍隊比原歷史上的歐洲軍隊提前七十年批次裝備了燧發火槍——不過隨著西班牙人從南疆進口火槍,這一技術領先未必能維持多久。
說到底,“燧發”這件事從原理上來說並不困難,其製造工藝也談不上什麼科技壁壘,歐洲的技術工匠們只要看到萬曆二式就能仿製。
也正因為如此,雖然當初南疆方面絕大多數人都反對向西班牙人出口萬曆二式,但高務實依舊毫不猶豫的批准了——這玩意敝帚自珍沒有意義,你不出口,無非是逼人家自己研究製造,何必呢?還不如多賣點錢,反正西班牙人深陷歐陸戰事,不可能跑來和大明、和南疆交戰。
至於說技術擴散到整個歐洲大陸,這當然要麻煩一點,但影響也不會很大——前面不是說了嗎,法國人幾十年前就有這技術了。他們沒有大批次裝備,必然是他們有他們面臨的問題,至於具體是什麼問題,高務實現在可懶得琢磨。
當然,除了燧發之外,萬曆二式還有一些其他優點,其中最關鍵的就是紙殼定裝藥。不過這和燧發一樣,本質上只是理念先進,製造難度約等於無,屬於看了就會的那種,同樣沒有技術壁壘。
技術壁壘,這才是高務實追求的。只有具備技術壁壘,才能在較長時間裡確保領先,確保不會輕易被對手追平。
然而,在工業革命之前的這個時代搞技術壁壘卻非常艱難,畢竟歐亞大陸的科技水平相差不大——歐洲不必說,西亞的奧斯曼帝國現在也還沒有衰落,東亞則有大明,大家的軍事科技雖然各有側重,但整體來說還在同一檔次,沒有拉開代差。
所以,即便在萬曆二式剛剛批裝的時候高務實就已經下令研發萬曆三式,但直到將近二十年後,京華兵工才拿出了新產品——這還是在高務實時不時親自點撥的前提下才完成的,足見其中困難。
那麼,萬曆三式為什麼會難產二十年之久?答案是:這是一款真正意義上的線膛槍,並且為了解決線膛槍帶來的問題而採用了新式彈丸。換句話說,這是一個系統工程,並不只是造一把槍而已。
在高務實這個穿越者看來,“膛線”無疑是槍管的靈魂。由於膛線可以給彈頭賦予旋轉的能力,所以在彈頭射出有膛線的槍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