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83章 正國本(六)亢龍有悔,大明元輔,雲無風,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內閣這個部門,它本身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經制之官”!之前早就多次說過,內閣原本不過是皇帝處理政務的一個輔左機構,地位了不起也就只是個“秘書處”。

明朝以前歷代王朝的宰相權力都非常大,所以往往採取群相制,用以分散宰相的權利。可見,有時地位最隆的宰相依然可以大權獨攬,直接涉及到了君權,而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畢竟宰相擁有的權利主要有決策權、參政權和行政權,人們經常說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指的就是宰相。

胡惟庸一桉之後,朱元章玩了一把大的,直接把宰相制度給廢除了。這一手看起來很爽,可謂中國封建君權達到巔峰的表現。可是問題在於古代之所以形成君權與相權並行不悖的長期現實,那本就是因為客觀條件需要那樣的制度。

結果因為朱元章這麼一搞,明朝便規定了朝廷事務的決策權必須是皇帝自己本人,內閣的主要權利只能是參政權,六部主要是行政權,地方上分別以布政使司等機構分管行政、司法和軍事,三權互相制約。

三權分立,多麼“現代”、“先進”的名詞呀,可是三權分立就真的那麼好嗎?讓我們看看明代三權分立之下的現實好了。

乍一看,大明這個三權分立的確很妙,內閣制度也異常先進。例如原歷史上的嘉隆萬三朝,皇帝要麼沉迷修道,要麼專心造人,要麼與外廷賭氣不見臣子,可是一點沒耽擱三位皇帝掌握天下大權,其在幕後處理朝政也絲毫不慌,政治制度看起來異常平穩。

但是這裡就要說一句名言了:那麼,代價是什麼呢?

因為相關問題本書前文已經有過各方面論述,這裡就只放結論了。代價最明顯的有兩個方面:一,容易出現宦官亂政;二,必然導致黨爭愈演愈烈。

宦官亂政這一點,主要看皇帝本人對於宦官亂政的威脅是否重視,理論上只要皇帝想管,明朝的宦官是亂不了政的。

但是必須要注意,儘管大明皇帝理論上有能力控制任何宦官,但有些時候宦官亂政依舊必然產生。如皇帝沖齡即位,對某位或某些宦官有嚴重的依賴心理,這就極易導致宦官亂政;又如皇帝的君權與文官集團的臣權嚴重對立之時,皇帝假託宦官之手來壓制文官集團,也會導致宦官亂政。

至於“必然導致黨爭愈演愈烈”,這或許稍微需要分析一下原因。

內閣制度不是真正的宰相制度,內閣首輔也不是真正的宰相。然而從現實政治的需求而言,如果朝廷的行政決策體系之中沒有一個文官首領,將會導致兩個最直接的後果:

其一,朝廷形成決策的過程拖沓遲緩,並且由於首輔不是宰相,該決策形成之後的權威性也大打折扣。

有人或許不同意,認為大明的決策雖然不是由“宰相”做出的,但它是由皇帝最終批紅決斷的啊!怎麼,皇帝的權威性還不如你區區宰相不成?

這就是關鍵所在了——朝廷各級官員口中認可的“權威性”,和他們心中認可的“權威性”,其實是不一樣的。

在口頭上,任何朝廷官員都會表示“聖明不過皇上”,但其實大家真正信任的永遠都是經歷過各種風吹浪打,或者多年苦熬上來的文官領袖。

你要問原因?皇帝是靠繼承來的,但才幹並不能繼承,即便先帝再怎麼英明神武,今上也可能是個二百五;

文官領袖則不同,即便有些人看似是苦熬資歷上位,但其實也依然是在險惡的官場殺出重圍的佼佼者——你光會熬資歷早就被人頂掉了。能成為文官領袖,意味著你無論如何一定是作對了什麼事。

既然如此,同為文官的群臣究竟會更加信任誰的能力,那還用說麼?可是結果呢,現在的決議並不一定是文官領袖的意見,而只是皇帝的意見,大家即便嘴上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三國之再續大漢三千年

執筆墨畫你傾城

大明元輔

雲無風

從海賊開始吃軟飯

落雨飛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