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83章 正國本(廿七)人脈,大明元輔,雲無風,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制一職連續空缺三年。
直至弘治十四年九月,因北方蒙古部落毀壞花馬池邊牆,搶掠固原、安會等處,兵部推舉戶部尚書秦紘總制陝西、固原等處軍務。弘治十七年,“適虜賊不住套”,因此秦紘召回戶部。
此後,總制一職便開始視邊情緩急而設。例如弘治十八年,蒙古部落又在花馬池北柳楊墩處毀壞邊牆,攻陷靈州清水營堡,再度搶掠固原、安會等處。
為此,正德元年任命楊一清為總制,負責管轄陝西、寧夏、延綏。正德十年,陳天祥以提督身份統管陝西三邊軍務。此後,陝西三邊間或由“提督”管轄軍務。同年五月,時任提督陝西三邊軍務彭澤乞休致仕後,陝西三邊軍務官職再次空缺,這次空缺時間長達五年。
直至嘉靖元年,總制陝西三邊一職才再次出現,由兵部左侍郎李鉞擔任。李鉞就職總制一職,其任務是為了處理亦卜剌侵擾一事。
嘉靖二年,“上以陝西事寧,取鉞還朝”。嘉靖三年十一月,吏部右侍郎孟春奏設總制大臣兩人,一人總制宣府、大同,一人總制陝西三邊。
此次陝西三邊總制的奏設,主要是為了及時防禦吐魯番的入侵。同年十二月,又將陝西三邊總制改設為提督。嘉靖七年八月,總制陝西三邊正式確立。嘉靖十五年,將陝西三邊總制改名為總督。
自此之後,陝西三邊總督負責管轄陝西三邊四鎮的軍務。由此可見,總制陝西三邊,自弘治十年初議,至弘治十四年開始成為定製。
在這一時期,總制陝西三邊的任務主要是為了防禦蒙古部落的南侵。期間,總制陝西三邊一直常有空缺,一旦北方蒙古部落大舉南下,三邊防守告急,朝廷便立即選任總制,集合四鎮兵馬以作防禦。
而當蒙古軍隊暫時撤退,三邊軍情稍緩,總制便立即回京復職。而弘治十四年至正德三年間,總制陝西三邊大臣管轄範圍一直未涉及甘肅鎮。
甘肅鎮一開始並未加入陝西三邊防禦區,這與蒙古入侵河套的路徑相關。
就整個陝西三邊四鎮而言,地處西陲的甘肅鎮並非是重點防禦區。總制陝西三邊大臣、三邊總督的防守重點最初也集中在花馬池一帶。因為其地是蒙古部落入侵陝西三邊的一個重要入口,所以有規定“三邊總督於五六月間,親臨花馬池調集延、寧奇遊等兵赴平虜城等處併力防禦”。
此時,甘肅鎮在整個陝西三邊軍事防禦區中處於配角,主要的作用不過是援助陝西、延綏、寧夏三鎮。直至正德四年,由於經甘肅鎮叛逃,佔據西海,甘肅鎮才被正式納入總制陝西三邊管轄區域。
而嘉靖初期,吐魯番勢力擴充套件至嘉略關內,甘肅鎮西部開始出現邊患告急的情況。這一時期,甘肅鎮因三面被包圍的邊防形勢,己無暇支援河東邊鎮,陝西三邊各鎮也由統一協調轉而專區自守。
自此之後,總制陝西三邊就必須開始負責防禦亦卜剌與吐魯番的入侵,而甘肅鎮自然也就由此成為防禦的重點區域。
在陝西三邊防禦區域中,北方蒙古部落主要駐紮在河套地區,靠近延綏。其侵略路徑主要是從延綏入寧夏,再由寧夏進甘肅邊界。
就在高務實與宋應昌談及這一話題之後,宋應昌叫人送來了《甘肅鎮戰守圖略》。這是一套系統圖略,不僅有現在的形勢,還有過往歷年的圖示。
高務實認真看了看,發現從這套圖略可知,嘉靖二十三年時,北虜由寧夏入甘肅鎮的路徑主要分為三路:
一是由寧夏鎮靖虜衛蘆塘湖入界,侵擾紅城子堡、莊浪衛、鎮羌驛堡等處;二是由寧夏賀蘭山入界,侵擾涼州衛、古浪守禦千戶所、鎮番衛等處;三是由亦集乃、兀魯乃入界,侵擾鎮夷所、高臺所、肅州衛所等處。
在這三條入邊路徑中,由寧夏賀蘭山入界的路徑是嘉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