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82章 宮裡宮外(圓一)觸靈魂易,觸利益難,大明元輔,雲無風,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統一六國後,消滅了諸侯國,完全實施郡縣制,因此也就只剩下“天下”這一個概念了。後來漢朝初年又設立了“國”,也就是藩國。不過後來因為藩國對中樞的威脅太大,因此又不斷削藩,讓藩國越來越弱,越來越小。

此後,在長達兩千年的封建時代,其實一直就沒有正兒八經的“國”這一說法,只有“天下”。這裡可能有人抬槓,說歷朝封親王按說都指一國,比如大明現在,皇子封王之後去自己的封國,它不也叫“之國”嗎?但問題是,這“國”顯然只在名義上存在,只是為了維護“親王有國”這個古老的傳統。

雖說這時候的人已經認識到天下不只是中原國家這一部分,在中原國家之外還有很多其他民族的國家。不過,“國”的真正概念卻依然沒有形成。

這是因為,古時候中原大一統國家往往都和周邊建立了朝貢體系,於是至少在名義上依然將周邊這些國家納入了中原國家的管轄範圍,依然是一種“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天下”概念。

這種情況,直到韃清末年列強入侵的時候,才有所改變。那時候的列強,都把韃清稱為“清國”。韃清本來是不承認外國的,還認為外國人是“夷人”,是“洋人”,但是當外國實實在在地打進來,韃清打不贏的時候,就不得不認為自己只是一個“國”,而不代表“天下”了。

從這裡其實可以看出中國古人對自身文明的極大自信。當然,這可能是一句廢話,畢竟“中國”這個詞本身就是“中央之國”的意思,還要怎麼自信?

儘管韃清承認自己不代表“天下”了,但依然要在“國”之上,加一個“家”字,構成“國家”,或者是“家國”。這可見古人“家天下”的概念有多麼根深蒂固。

但即使如此,後世所講的“國家”和古人的“國家”仍然是不同的概念,新中國之後說講的“國家”,通常意義是每一個家庭合起來,組成一個國;而古人是講皇家與他們的國,也就是“家天下”。這個概念的轉變,是在封建帝制國家滅亡以後,才逐漸演變形成的。

由於以上這些,那麼討論在大明這個時代忠於“國”還是忠於“君”的問題,也就是討論忠於“家天下”還是忠於“皇帝本人”的問題。或者說,是忠於整個皇室家族,還是忠於具體君王的問題。

什麼,你要討論“忠於天下”?嗯……這種人恐怕少之又少,甚至連同為穿越者的劉馨都未必有興趣——她可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未必會願意這樣做。真正能夠說自己“忠於天下”的,可能只有高務實一人。

當然,他心目中的“天下觀”又和這個時代不完全相同……這個就先不展開了。

說回忠於“國”還是忠於“君”的問題,其實,這個問題在古代是發生過矛盾的。這裡可以舉三個不同性質的例子:

其一,保護某個君王還是保護某個家族。

這種情況有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就在明朝,明堡宗……不是,明英宗朱祁鎮被瓦剌抓捕之後,瓦剌認為漢人是很忠君的,因此只要用朱祁鎮要挾明朝,明朝一定會妥協。

不過沒有想到的是,明朝把朱祁鎮的弟弟朱祁玉扶持起來,遙尊朱祁鎮為太上皇,因而破了瓦剌的陰謀。這樣做,就是典型的忠於整個朱明皇家,而不是忠於某個具體的皇帝的表現。

類似的情況在其他朝代也有,比如宋高宗之所以要殺掉岳飛,就是因為岳飛是忠於整個趙宋家族,而不完全是趙構本人的。這就讓趙構很生氣,所以要下那風波亭的毒手。

其二,保護這個君王還是保護那個君王。

如果皇室內部發生鬥爭,有很多人都有成為君王可能的時候,就涉及到忠於這個君王,還是忠於那個君王的問題了。

比如朱棣要奪朱允炆的江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三國之再續大漢三千年

執筆墨畫你傾城

大明元輔

雲無風

從海賊開始吃軟飯

落雨飛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