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0章 北洋遠征(十),大明元輔,雲無風,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能棄用。
然而眼下的問題在於菲律賓北部外海的風並不算很大,而西班牙大蓋倫船的船帆似乎質量又特別好,明明他們的帆面光高木三肉眼可見的都被打壞了好幾處,可直到距離一步步拉開也沒有出現明顯的“破洞變大”這一理想情況。
“破洞會被風扯大”的理論是高務實說的,而“老爺不容置疑”又是高木三心中的信條,因此他只能在心裡遺憾:TMD今天這風不得勁啊!
不過,“破洞扯大”雖然幾乎沒有出現,但高木三卻意外發現了軟帆戰艦的另外一個弱點:它們船上的纜繩實在太多、太密了。這就導致只要打過去的鏈彈足夠多,哪怕碰運氣都能時不時打斷它們不少纜繩[注:其實絕大多數是支索]。
這些纜繩大多與帆面的各個部位相連線,軟帆需要它們來使自己展開、順利吃風。甚至這些纜繩(支索)還有保持那些高大的桅杆能夠穩穩當當立住的作用。
結果當它們被打斷太多的時候,就開始發生各種意想不到的狀況。比如西班牙艦隊的旗艦“聖安東尼奧”號就因為前桅的某側纜繩被打掉太多,吃風時的受力明顯出現了問題。
在此時這樣激烈的炮戰中,西班牙水手顯然來不及馬上把帆面撤下來——以兩類帆對比來說,此時的軟帆是升帆快而撤帆慢,硬帆則是升帆慢而撤帆快。
硬帆之所以撤帆快,主要是由於它的帆面有支架,所以撤下來不必先解掉那許多細細密密的支索。而它升帆慢也出在這個問題上,由於有支架所以重量比較大(單說帆面重量)。原歷史上英國人對的耆英號的記載也說明了這些特徵。
硬帆船也正是由於沒有那許多的支索,因此帆面總不能做到軟帆那麼大。高務實之前和船廠提出過這個問題,問他們能不能往這個方向改進,結果被船廠直接否決了。
道理還挺簡單:加了這些支索雖然能把帆做大,可那樣一來,帆面就不能如現在這樣隨便變動了。換句話說,“八面吃風”的這個主要優勢就蕩然無存——那我要你硬帆幹嘛?
“聖安東尼奧”號的前桅正因為這個原因,吃力完全偏向一邊,結果在眾人不可思議的眼神注視下緩緩彎曲……直到發出一聲巨大的“咔嚓”,整個斷掉了,上半截前桅連同巨大的帆面倒了下來。
幸虧西班牙人運氣還不算壞到家,這斷掉的前桅沒有往後去砸主桅和艦橋指揮室,而是側側地倒向了左舷,最終掉進了海里——海風到底還是幫了他們一把,只不過砸下去的時候把艦體打壞了不少,還壓死了至少三四名水手。
前桅倒掉對一艘戰艦的影響當然是巨大的,“聖安東尼奧”號的速度當即慢了一個檔次,就如同後世捏著手剎騎單車。
至於其它各艦,情況雖然不如被重點關照的“聖安東尼奧”號這麼慘,但它們面臨的麻煩非常類似,都是由於複雜的纜繩、支索被大量打壞而影響了航速。
再加上本身軟帆戰艦的操作就很複雜,損管方面要馬上修復也就更難,因此整個艦隊都開始出現“舉步維艱”似的困境。
不過相對應的,京華這邊的硬帆戰艦也出現了一些原本沒有料到的麻煩。
第一個麻煩就出在“硬帆對於小破洞式的損傷無所謂”這一條。不錯,硬帆的確不怕個別小破洞,幾個破洞對硬帆吃風的影響幾乎微乎其微,但在這次較近距離的鏈彈互射中卻發生重大問題——當破洞出現的太多的時候,硬帆可能出現碎裂!
這個問題的根源在於此時京華戰艦的硬帆材料。後世對於硬帆的定義和這個時代是不同的,後世所謂的硬帆並不是說你非得用竹篾、葦蓆編織帆面才行,你拿帆布加上支架也算硬帆——它的關鍵在於是否有支架。
然而如今的京華硬帆卻是相對原始的以竹篾為主的硬帆,只是在高務實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