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4章 建設性意見,大明元輔,雲無風,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公一系呢!
高務實聽了朱應楨這明顯的暗示也只是淡淡一笑,並不接茬,反而岔開話題道:“今日請國公爺過來,其實是為了另一樁事。”
朱應楨心中一動,馬上收起玩笑之色,認真地看著他,問道:“倭人的事?”
看來,即便倭寇猖獗了那麼多年,但在大明眼中也談不上大敵,所以朱應楨提起的時候也是用“倭人”這個帶有蔑稱之意的詞彙。
高務實微微點頭:“聽說島津家的人聯絡國公爺,說要買些火器?”
朱應楨生怕高務實有什麼誤會,面色尷尬地先解釋了一句:“這些倭人忒不曉事,以為我是個國公,就是能主事的人,這個……我也挺意外的。”
高務實倒不以為意,國公爺嘛,大明朝外姓最高爵位,島津家的人搞不好還以為他是關白或者徵夷大將軍呢,有點誤會很正常。
“這倒無關緊要,國公爺也是海貿同盟的常任理事,島津家也不算問錯人。”高務實微微一笑:“但不知國公爺對此有何看法?”
“啊,這個,看法嘛……”朱應楨悄悄看了高務實一眼,卻沒看出什麼名堂,只好道:“聽說這島津家攏共也就萬把兵,我琢磨著就算賣點火槍給他們,應該也出不了什麼事。”
高務實提醒道:“島津家最近戰敗之後換了家督,新任家督島津義弘曾經率兵擊敗十倍兵力的敵軍,國公爺對此怎麼看?”
“還有這等事?”朱應楨顯然剛剛才知道這個情況,有些意外地道:“想不到倭人裡頭也有能征善戰之將。”
然後頓了一頓,滿臉喜色地道:“那他這種人做了家主,估摸著是要一門心思想著打仗了……這是好事啊,他打仗不就得要武器麼?京華的火槍做工精良,咱們大明自家的軍械局都仿造不成,倭人就更別提了,那豈不是說他將來還得繼續買?好事,好事啊!”
高務實面上帶笑,卻差點忍不住翻了個白眼,暗道:老子不是讓你分析商業前景!
不過他轉念一想,讓朱應楨分析這件事會給日本局勢帶來多大的影響……這題怕是就超綱了。
他想了想,決定換個方式再問:“島津家的局面,國公爺瞭解多少?”
“呃……我只知道這是個窮藩,即便在倭國國內也被看做鄉巴佬,然後就是最近被倭國朝廷的攝政王教訓了一頓。”
朱應楨口裡的“攝政王”顯然就是指攝政關白豐臣秀吉,估計國公爺不太清楚關白是個什麼玩意,實際上就算強行要翻譯,攝政關白或者說“攝關”也更應該相當於“攝政丞相”——大抵和曹操那個丞相差不多。
高務實懶得和他解釋這些東西,轉而道:“島津家原本石高七十七萬石有餘,捱了一頓揍之後,降低到了只有六十萬石出頭,這事兒國公爺可清楚?”
朱應楨顯然不清楚,一臉懵逼地問道:“石高是個什麼東西?”
高務實只好又給他解釋了一下日本的石高制度,這個制度是日本戰國時期,不按面積而按法定標準收穫量來表示或者反推計算封地或份地面積的制度。
與中國古代一樣,日本的“石”也是容積單位,1石=10鬥=100升=1000合,一石摺合大米約30千克;“高”在這裡並非指高度、程度,而指的是數量。
(注:日本石高制具體請百度。不過請注意,各大勢力的石高在這一時期經常出現變化,且豐臣秀吉的太閣檢地與後來的慶長鄉帳資料有差距,史學界一般認為太閣檢地的資料不太準,其中或有人為因素對資料做出了升降。)
朱應楨聽完高務實的一通解釋,恍然道:“原來日本倒也不算太差,一年能產差不多兩千兩百萬石糧食?”頓了一頓,又問道:“求真,你是大司農,不知道咱們大明一年能產多少糧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