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1章 南察風波(卅一)全能,大明元輔,雲無風,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調虎離山也好,不打北線弱敵卻偏挑南線張萬邦部也罷,都是布日哈圖為了“測試”刺刀陣成色所作出的特殊安排。
曹簠與高逸民的戰術有什麼問題嗎?其實沒有。他們只是無論如何也料不到在布日哈圖這一連串的手段之下,其目的不是什麼保衛西城,甚至也不是重創或擊敗明軍。布日哈圖只是想試試刺刀陣的真實威力,瞭解其戰術特點,以便自己能有依憑來思索其破解之法。
至於布日哈圖口口聲聲說要打破刺刀陣神話,其實也不過是戰時宣傳罷了。能破當然是最好,不能破其實也在他的接受範圍之內。
此戰的結局,布日哈圖也依舊可以接受。雖然戰死近兩千(明軍斬首一千六百餘,剩下大部分是被救回之後傷重不治的),而且精銳的重騎兵損失甚大,但布日哈圖依舊認為這場仗很值。
損失再大,大得過漠南?漠南之戰僅察哈爾主力的損失便以萬而論,這次才不到兩千,有什麼大不了?對比收穫而言,布日哈圖完全可以心滿意足,也足以對圖們大汗作一交代了。
圖們在聽完詳細戰報和布日哈圖的分析與解釋之後,也覺得這兩千人的損失雖然不小,但完全值得,最起碼他現在也明白了,刺刀陣真正厲害的部分並不是它本身能夠剋制騎兵,而是它可以將明軍的冷熱兵器結合起來,形成一種新的戰術體系。
這個戰術體系與明軍過去的多種兵器密切配合——這是戚家軍的法寶——不同,刺刀陣的特點是反其道而行之,它的出現是為了簡化作戰。
按照戚家軍過去的戰法,包括鴛鴦陣在內,特點都是“各有所司”,即火銃手只負責放銃,狼筅手只負責阻敵等等。
這種戰法好不好使?當然好使,要不然戚繼光的百戰百勝難道是因為他開了掛?
但問題在於,一旦某部分出現缺失,這個鴛鴦陣就有些殘缺,發揮的功效就大大降低,而這也是戚繼光始終堅持要少傷亡甚至零傷亡作戰的根源之一。不是他思維先進到了二十一世紀,是他知道傷亡對他這種戰術體系的影響太大。
而高務實的思路看來就完全不同了,他先是大力強調火器化,火槍手的比例在高務實的堅持下日益提高,以至於像張萬邦這樣的高務實嫡系將領麾下甚至完全火器化了——戰鬥部隊除了炮兵就是火槍兵,純冷兵器作戰的只有張萬邦本人。
火槍兵不能近身作戰是大家都清楚的,高務實這麼幹難道是放棄近身肉搏了嗎?並沒有,他搞出了刺刀,並賣力給刺刀陣站臺,刻意讓他自己的三次大勝都被歸功於刺刀陣。
為什麼要這樣?布日哈圖現在想明白了:火器再強,它也代表不了明軍的血勇,而血勇這東西永遠是一支軍隊的靈魂所在。
當初那支不敢肉搏的明軍,蒙古人根本看不起,而一旦明軍敢於肉搏了,蒙古人包括他布日哈圖自己,就立刻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脅。
這,就是血勇帶來的蛻變。
高務實沒有宣揚他的大炮如何強大,沒有宣揚他的火槍如何厲害,偏偏宣揚他的刺刀陣,原因就在於他想借此激起明軍的血勇,讓明軍敢於肉搏,敢於直面任何強敵。
只要他的目的達成,明軍就變成了一支集遠攻近戰於一體的部隊。任何軍隊要與明軍對戰,都得先老遠被大炮打,接著被火槍打,最後還要和刺刀對攻,這難度想想都知道有多麼要命。
而布日哈圖最震撼的則在於,這樣集遠攻近戰於一身的軍隊其實過去曾經有過,那就是當年征服中亞之後的蒙古大軍!
遠有回炮,中有馬弓,近有彎刀!
彼時的蒙古大軍現在早已作古,即便他們還在,布日哈圖也知道對付不了高務實希望打造的這支軍隊。
論遠,京華的火炮在北疆絕無對手;論中,火槍的有效殺傷距離已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