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1章 交接,大明元輔,雲無風,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寧夏克復,此次西北之亂的內亂部分便告結束,某種程度上來說,高務實的任務就算是完成了。
不過這樣的完成顯然是不夠徹底的,即便他這個提督西北軍務只是暫代,可魏學曾一日不到,理論上他就一日不能卸任。
陳矩轉達皇帝的意思,是用的錦衣衛的渠道,這渠道雖然也走驛路,但卻不和尋常軍務共用一條“線”,而是錦衣衛獨有的體系,快慢緩急要看上頭的意思。
皇帝親自過問的事當然是最高等級,所以這訊息只花了不到五天時間便傳到了高務實手中,估計其中應該有某段路採用了飛鴿傳書——這玩意是真實存在的,不過一般不會只發一封,以免出現意外。而且通常會使用特製的藥水來寫,需要特殊手段使其顯形才能閱讀。當然,等高務實得到的時候則已經完全變成了口信,這東西不會給外人看。
皇帝這話並不是祈使句,算是徵求高務實自己的意見,但他的態度還是很明顯的帶有催促的意思。
現在高務實搞不清的是,皇帝想要他這麼早回去做什麼。雖然送信來的錦衣衛告訴過高務實關於遼東方面的情況,但他很懷疑這個情況與他回京有什麼關係。
高務實思忖:讓我再次出征遼東?這應該不太可能。朝廷用人也不能這麼用,如果我是個武將,打完寧夏又打遼東那也沒什麼,但我是個文臣啊,統兵的文臣如此頻繁的來回撥動,那是視朝中袞袞諸公如無物——難道朝廷能統兵的文官就剩我一個了?
即便真是,也不能這麼做,這是“體統”問題,是面子問題。畢竟現在又不是大明朝到了生死攸關的時候,連面子都可以不顧了。
既然不可能是讓我統兵去遼東,那皇帝讓我回去幹嘛呢?
高務實思來想去,似乎只有一種可能:節省軍餉,把本來打算給西北三邊的軍餉轉去遼東,讓遼東方面能夠動起來。
想到這裡,高務實又不禁在心裡嘆息:大明朝這個財政體系真是太操蛋了,這麼大一個國家,民間也足夠富裕,可特麼連同時進行兩場區域性戰爭都辦不到,真是浪費這所謂的百萬大軍。
在高務實看來,霸主級別的國家,就應該擁有至少同時進行兩場區域性戰爭的能力,並且確保戰勝,這才是個合格的霸主,否則都是虛胖。
顯然,現在的大明就是虛胖。別看大明在周邊各國、各勢力眼裡那是煌煌天朝,嚇唬別人的時候也是動不動自稱“天兵百萬”,可實際上呢?一次動用十萬人的兵力都需要“舉國之力”,否則連軍餉都湊不出,這算個什麼事啊!
更讓高務實不滿的,則是明明這場仗為了省錢,自己已經搜腸刮肚用上了自認為最合理、最省力的打法了,但朝廷仍然需要西北收兵之後才能有餘力在遼東動手。這體制僵化的程度也太高了,比蘇聯式的計劃經濟還不如——最起碼人家打仗還是能打得了的。
不過,既然朝廷確實沒那個本錢兩線開戰,那自己也只能回去了,只是火落赤那邊的戰事還是要和魏學曾交個底,不能我一套他一套,尤其是對於三支蒙古騎兵的使用。
皇帝傳口信來的這五天裡,魏學曾已經從潼關抵達了西安。這位新任三邊總督一到西安就自稱年紀大了,舟車勞頓,需要先休養一陣。
這個說法顯然不是事實,他的本意是不和高務實搶功。一來高務實算是他的晚輩,他這麼做拉不下臉,二來高務實和他在西北的分工不明確,到底誰聽誰的,朝廷此前沒有說明。
這第二條特別麻煩,按理說西北的戰事當然歸他這個三邊總督管,但高務實這個援軍統帥又掛了提督西北軍務的差遣,同時他本人還是七鎮經略,兩個人的權力界限就很不明確了,根本說不好以誰為尊。
正常來講,高務實的差遣更“高階”,然而魏學曾不僅資歷更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