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5章 天命難違(下),大明元輔,雲無風,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由於楊元部尚未抵達,赫圖阿拉並不是被四面圍死的狀態,這也就意味著當明軍派人前往章佳找寶實的訊息是瞞不過努爾哈赤的。
當然,明軍方面也沒打算瞞。
努爾哈赤五祖各在通往赫圖阿拉城五條主要通路上據險築城,因此這五城是作為治城之衛星城以赫圖阿拉為中心環衛相築,五城各扼通往赫圖阿拉城之溝谷要道。
其中覺爾察城扼守赫城西南溝谷要道,阿哈夥洛城扼赫城西方溝川咽喉,夥洛噶善城扼赫城西北頭道砒子溝谷通道,尼瑪蘭城扼赫城北部嘉禾溝谷的要路,章甲城扼守赫城東部、東北部的交通要道。
這樣的佈局,除利於五祖各佔一方,便於放牧、農耕、漁獵、採集外,更有其軍事防禦作用,可互為觀望、聲援,相為犄角之勢,既有利於集中,又便於分散。
努爾哈赤與舒爾哈齊剛得到尼瑪哈的回報,聞曹簠欲將建州再次一分為二,兩人都有些錯愕,四目相對之下,同時想起了當年王杲尚在時建州的情形。
成化犁庭之後,海西女真由此前建州入寇之扈從角色漸轉變為屢侵遼東之主力。隨著忽喇溫女真南下入植海西形成“扈倫四部”,明廷經營女真之重心漸由建州轉為海西。
由於海西轉變為寇邊之主力,明朝在海西採取了以“齎賞”、“官職”之方式籠絡海西女真以換求其不再犯邊。弘治至嘉靖年間,由於明廷對女真之控御漸往失控,明廷不得不逐步轉向以支援“恭順”豪酋鉗制諸夷之法,遂有哈達部之強。
明廷經營政策轉向引發了明後期女真局勢的變化,海西女真王臺便在如此背景下興起。
而建州女真自成化犁庭後便處於分散、微弱狀態,自此至建州王杲、王兀堂興起,建州三衛皆處於分散、微弱之狀態,委蛇於明朝和朝鮮之間修貢稱臣,並在嘉、隆、萬之交期間產生了“斷層”現象。
在這段時間裡,影響建州的三大強酋即為王臺、王杲、王兀堂。而其中王臺是海西哈達部酋長,只是由於大明扶持,故對建州保持影響力,而王杲、王兀堂才是真正的建州本地強酋。
時女真分佈情況,建州為蘇可蘇滸河部、渾河部、完顏部、棟鄂部、哲陳部,長白山訥殷部、鴨綠江部,東海為窩集部、瓦爾喀部、庫爾喀部,海西為烏拉部、哈達部、葉赫部、輝發部。
寧古塔六貝勒及管下百姓所居區域,屬於建州左衛住坐之區域,而蘇可蘇滸部為建州左衛、建州右衛住坐的核心區域。
此時,蘇可蘇滸河部乃建州右衛都指揮王杲直接轄制區域,其築城於蘇子河下游之古勒山寨,即後世新賓上夾河鎮古樓村至勝利村一帶,王杲核心控制區與寧古塔部落分蘇子河上下而居之。
由於寧古塔本為建州左衛一枝部,按照一般統治關係來說,本來不算是蘇可蘇滸河部的一部分,但後世《清代全史》中將其聽命為王杲的情況表述為“部落聯盟”。即蘇可蘇滸部乃王杲直接統治的部落與覺昌安統治的寧古塔部落所組成之部落聯盟。
也就是說,蘇可蘇滸部實則由王杲核心區而囊括建州左、右衛、毛憐衛數分散聚落城寨所共構的地域共同體,非單純以建州左衛為中心之區域,亦非單純乃王杲直接統治部落與寧古塔六寨之聯盟。
但不要忘了,此時的建州還有另一強酋存在,既董鄂部當時的酋長王兀堂。
董鄂部的統治區域單以面積而論,大抵稍小於王杲統治及影響的“部落聯盟”。但由於其地理位置既聯通東海諸部,又聯通朝鮮東北,故而商貿比較發達,頗為富裕。
時努爾哈赤六叔祖寶實次子阿哈納曾欲與某部酋長之女結親,結果該部酋長認為阿哈納雖為“王子”卻“家貧”,反將女兒嫁給王兀堂之子厄爾機,可見王兀堂當時的實力遠超寧古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