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6章 建州風波(下),大明元輔,雲無風,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如樟,職務也僅僅只是分守薊州西路參將。李如樟是李成梁第四子,待遇自然比不得長子李如松,身邊只帶了一千隨任家丁。這一千人放在十七八萬薊鎮精銳面前濟得甚事?
宣府的兵力曾經一度高達十五萬左右,不過隨著馬家軍、麻家軍的往外滲透,以及土默特方向久無戰事,宣府的總兵力也出現了下降,現在約有十三萬左右,其中五千是李如松帶去的遼東鐵騎。
五千遼東鐵騎固然不弱,但宣府是馬芳崛起之地,早已投入高黨門下多年,無論是軍心還是兵力,李如松都在宣府都是強龍難壓地頭蛇。何況宣府因為馬芳的關係,自來騎兵也是強項,並不畏懼李如松的遼東騎兵。
大同更不必說,有兵十二萬,沒有一個李家將,是徹徹底底的高黨基本盤。
再然後是山西鎮,即“宣大三鎮”中被省略掉的那個。它也有兵七萬,同樣沒有李家將的存在,也是高黨的基本盤。
另外還有個順天巡撫下轄的昌平鎮,此處不好說算京師本身還是京師外圍,但它也有兵六七萬。其中李家有個遊擊將軍李如梧在,不過他只是李成梁的侄兒,身邊更是隻有三百隨任家丁,完全不值一提。
這樣的局面,說什麼“環神京左右蟠據,橫驕莫可搖動”,別說皇帝不信,就算申時行聽了也無動於衷。他甚至可以想象,高務實聽見這話的時候只怕會冷笑一聲,嗤之以鼻。
按照大明的傳統思維,既然有高務實這樣一個名動天下、聲聞九邊的天下第一文帥坐鎮京師,周邊各鎮又有一大堆他曾經指揮過的將領,似李成梁那樣的武將哪裡敢有什麼不軌之心?
畢竟大明朝的文官迷之自信,沒有牛逼文帥坐鎮的時候都不把武將放在眼裡,有了這麼牛逼的文帥在,自然更不會擔心那區區三萬多兵。所以,說李成梁尾大不掉,那純粹是文官集團歧視武將,認為造反這種事只有可能是武將會幹,所以一到這種時刻就拿來說。
但說不頂用,以皇帝陛下的精明,總不可能算數都算不清。除非皇帝本身就要懲罰李成梁,否則必不會把這個說法當真。
申時行上疏申救之時,是李成梁剛敗,建州之戰並未打完,皇帝也還在猶豫到底要怎麼處置。故而當時高務實建議皇帝先不做回應,等打完了再說,皇帝也答應了。
現在這場仗算是打完了,建州方面“投降輸一半”,等著被三分肢解,此時此刻就到了皇帝做決定的時候。
朱翊鈞趁此機會也再次把這事提了出來,問高務實覺得李成梁要如何處置。
高務實倒是很直接,說道:“以臣個人的帶兵習慣而言,賞功罰過須得分明。寧遠伯昔年勞苦功高是天下人所共見的,若僅因為一次戰敗便窮追猛打,實非所宜。在這一點上,臣贊同元輔之說。
不過,寧遠伯昔日之功雖高,先帝及陛下賞賜卻也獨厚,至今已是世襲伯爵。此所謂賞功已足,不能成為不可罰之理。”
朱翊鈞點頭道:“這也正是我猶豫的地方,該賞的其實已經賞過了,但這罰……卻又不太好罰,以免天下人說我這皇帝刻薄寡恩,實屬為難。”
高務實道:“臣以為,為難卻也不然。罰過仍須罰過,恩澤卻可以另計。”
朱翊鈞有些意外,問道:“此二者如何同時進行?”
高務實道:“臣以為寧遠伯此敗實乃朝廷近年來第一大敗,若換做他人,恐怕下獄論死亦不足惜,但既然其為世爵,不妨寬宥一些,只奪其職,命其以寧遠伯世爵回京安養即可。”
朱翊鈞面色微微一變:“你覺得……這罰得還不重嗎?遼東方面……”
“陛下莫急,臣尚未說完。”
一般而言,臣子是不能打斷皇帝說話的,但朱翊鈞與高務實單獨相處之時沒禮數慣了,倒也沒覺得有什麼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