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1章 南察風波(三十)皆勝,大明元輔,雲無風,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蒙古重騎兵們萬萬沒有料到,一貫以衝擊力著稱的他們有朝一日會陷入步兵的包圍之中。他們尤其沒有料到的是,這批步兵不僅防具甚佳,失去馬力加成的彎刀很難對他們造成致命傷,掛彩歸掛彩,幾乎全都能繼續作戰嗎,反而他們的刺刀會對自己造成巨大的威脅。
雖然坐在馬上使重騎兵們的上身要害離明軍較遠,通常難以直接殺傷,但胯下的戰馬以及他們自己的雙腿,卻全都是明軍刺刀的上佳目標。
蒙古重騎兵們此時忽然有一種荒謬的感覺,那就是寧可他們刺傷自己的雙腿,也別是刺中了戰馬。刺中自己的雙腿固然血流如注、痛徹心扉,但人畢竟是人,是會思考、會判斷、會衡量局勢的,這種千鈞一髮之際,其實尚可暫時忍耐一下。
可那刺刀一旦刺中戰馬,不拘刺中何處,戰馬肯定痛到發狂。此時此刻,任你騎術再好也不可能和畜生較勁,而一旦落馬,那就全完了——至少三四把刺刀一定會如影隨形而至,根本沒有活路。
好在此時他們身後的輕騎兵也加入了戰場,吸引了大批明軍“小鴛鴦陣”上前迎敵,給他們這些重騎兵們緩了口氣。
然而,輕騎兵們因為戰場寬度不夠,也沒法施展平時的斜擊戰術,只能硬挺挺地直衝進來。雖說此時沒有火槍兵給他們當頭棒喝了,然而缺乏馬匹具裝又同樣使用彎刀的蒙古輕騎兵們,防護能力比重騎兵更差,單純是靠著兵力優勢才堪堪與明軍纏鬥出一個不勝不負的局面,實際上根本改變不了大局。
不夠寬闊的沿河戰場現在成了蒙古人的催命符,以至於在騎兵兵力佔優的情況下遲遲打不開局面,反倒被數量劣勢的明軍步兵給拖住了。
若是在往常,蒙古騎兵面對這種局面肯定一撤了之,他們有足夠的理由不打這種呆仗。正如同三百年前蒙古騎兵第一次西征時那樣。
第一次西征後期的喀爾喀河戰役(1223年5月),哲別與速不臺率領不足三萬蒙古騎兵面對斡羅斯與欽察的十萬聯軍。蒙軍就連續撤退九天至有利地點——喀爾喀河畔。追了九天的聯軍隊形混亂,蒙古騎兵遂發起突擊,兩翼也很快包抄到位,一舉擊潰敵軍。
此役中聯軍方面一共有七十位貴族陣亡,六個斡羅斯王公被處死,加上後來的圍城戰,聯軍損失約五萬人,而蒙古人的傷亡根本微不足道。
撤退,對於蒙古騎兵而言絕對不是什麼恥辱,它從來都只是一種戰術動作,和戰場上計程車兵進行刺、挑、劈、砍別無異處。
可惜的是,這個再正常不過的戰術動作現在不被允許了。
布日哈圖黃臺吉在戰前已經三令五申下達過嚴令,除非後方有令,否則他們這一次攻擊就只許進、不許退。
雖然蒙古帝國的輝煌早已是昨日黃花,但成吉思汗立下的軍規依然有效。蒙古戰士軍紀嚴明,沒有人會為搶劫財物而放棄追擊和戰鬥,違抗命令不進攻者將被斬首。
而成吉思汗對逃兵的懲罰尤為嚴厲,未獲準而擅自撤退的都被視為逃兵,會面臨連坐懲罰:“十人隊中有人逃走而其他人沒有當場制止,全隊死刑;如果十人隊全逃了,則該十人隊所屬的百人隊全部處死。”
換句話說,逃跑或撤退只能決定於上位者,士兵是沒有自主選擇權的。士兵的選擇只有兩種:從命,或者死。
既然如此,那自然寧可戰死也不能逃了。部族家人都在大汗的統治之下,逃有什麼意義?何況苟且偷生也不符合蒙古人多年來被灌輸的勇士思維。
重騎兵、輕騎兵們都只好咬牙苦戰,寄希望於明軍在他們的勇敢面前自行崩潰,就像二三十年的明軍那樣。
然而曹簠顯然不同意也不會允許出現這種局面,他是見過二三十年前的明軍的,雖然眼前的張萬邦部完全看不到那種跡象,但謹慎的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