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1章 南察風波(廿七)打響,大明元輔,雲無風,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當蒙古騎兵從南面出現時,所有明軍都在心中咯噔了一下:蒙古人果然沒走。

只有人在北線的高逸民略微有些詫異,端著望遠鏡楞了一會兒。

蒙古人沒有直接從森林裡跑出來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從林子到明軍列陣的地方距離有點近,如果他們直接從森林出來攻擊明軍,雖然明軍能得到的反應時間會變短,但同樣他們也難以讓戰馬助跑並提速,達不到衝陣所需。

倘若面對的不過是尋常的明軍衛所兵,布日哈圖顯然不會介意這一點,因為只要蒙古騎兵在野外衝殺到他們面前,他們計程車氣就會自行崩潰,根本不必考慮什麼衝陣速度不夠這樣的問題。

但此次出戰的明軍單從裝備上就看得出來顯然是精銳,那就不能指望打出砍瓜切菜一般的作戰了,必須要把自己的優勢完完全全發揮出來才行。

高逸民可以理解這一點,但他很意外蒙古人會選擇在南線集結。

南線的守軍是張萬邦部,陣前高高飄揚的“遼陽左營遊擊將軍張”字旗號老遠就能看得清清楚楚,蒙古軍中又不是無人識得漢字,他們沒有理由找錯對手。

遼陽本來沒有左右營設定,遼陽左營遊擊、右營遊擊兩個職務都是近期新增的,是為了適應遼東兵力再一次增長而出現的變化。其中左營遊擊將軍便是張萬邦,右營遊擊將軍是馬林,不過暫時還未到任——馬林本在西北隨軍平亂,現在西北方定,他還有些戰功要算,因此還沒來得及趕過來。

張萬邦的大名在蒙古就算達不到如雷貫耳的程度,至少也肯定不是寂寂無名之輩。兩次大破蒙古騎兵於陣前,讓他得到了“刺刀將軍”的綽號,而且還是蒙古人叫出來的。

此番圖們依舊瞄準張萬邦所部而聚集於其南線,這個舉動立刻就讓高逸民有些警醒。

打仗這種事,絕大多數時候都講究先打弱敵,因為弱敵更好擊破,而擊破之後則容易形成破竹之勢,讓對方來不及調整,兵敗如山倒。

但也有些時候可以甚至需要反其道而行之,先打強敵,一舉擊破、震懾敵膽。大明開國之前,朱元璋上游有陳友諒,下游有張士誠,陳友諒強而張士誠弱,絕大多數謀士們都認為此時應該先打張士誠,取得蘇杭富庶之地再與陳友諒爭鋒。

然而朱元璋不同意,認為張士誠鹽販子出身,骨子裡是個小商人,雖然佔據富庶之地,但只要沒把他逼急了,他就不會輕易和人玩命。陳友諒則不然,此人心狠手辣、殺人如麻,不知義為何物,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自己如先打張士誠,陳友諒必不可能坐視不理,肯定趁機興兵而來,到時候自己腹背受敵,敗亡在所難免。反之,如先打陳友諒,則張士誠頂多試探著出兵看看是否能趁機得利,而絕不會死命來攻,因此朱元璋力排眾議,堅持先打陳友諒,終於取得苦戰得勝,為推翻元朝奠定了基礎。

如果說朱元璋這裡的先打強敵更多的時候是“料人如神”,還不算是一個單純的戰術問題,那麼解放前紅藍戰爭時期的魯南戰役則更能說明問題。

彼時,宿北戰役已經打痛了藍軍,也打怕了藍軍,正在進攻的藍軍各部,全都暫停了進攻。徐州綏靖公署主任薛嶽命令攻下漣水的整編七十四師,向北進攻。

然而張靈甫抗命不動,必須等各路援軍到達後,才肯北進,而且各部隊之間,緊緊地貼在一起,互相掩護著向北挺進。

當時,藍軍分佈的態勢為:南線的整編十一師在宿遷,整編七十四師在陳師庵,隔運河、六塘河與華中野戰軍6師、九縱、山野二縱、7師對峙。藍黨7軍在泗陽、整編二十八師在漣水。

而西線馬勵武的整編二十六師和藍黨國防部配屬的第1快速縱隊己經突進到嶧縣以東,準備進攻山東解放區首府臨沂,周毓英的整編五十一師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三國之再續大漢三千年

執筆墨畫你傾城

大明元輔

雲無風

從海賊開始吃軟飯

落雨飛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