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80章 劍指東瀛(圩三)給個希望,大明元輔,雲無風,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化了。

還有就是部分人利用戰爭發國難財。明末渤海灣內向遼東海運輸糧食動不動就漂沒,而且經常是固定比例的漂沒。這可是渤海灣啊,如果區區渤海行船都危險成這樣,那下西洋是怎麼下的?按那個漂沒程度,下西洋根本沒人回得來了。

再舉一例,松錦大戰很多人都說皇太極抄了洪承疇的糧倉,是造成明軍敗北的關鍵,但實際上被清軍派去運糧食的朝鮮世子發現,那個糧倉裡的所謂糧食全都腐臭不可聞,根本不能吃。

實際情況是什麼?其實是運往遼東的各倉儲糧食一直都在被官吏“插和沙土糠秕”,朝鮮世子對此大受震撼屬於是大驚小怪。

除以上這些意外,倍受後世人讚譽的西法黨曾在萬曆四十七年曾提出練精兵兩萬人,報價是各種軍械營房四十萬,糧餉五十萬。就是說,練兵兩萬就敢向朝廷要九十萬兩,這價格讓後來的薊遼督師們看了都得哭訴遼餉要得太少了啊!

這麼高價的理由就是“製造極精器械,一人食數人之餉”,然後搞笑的事情發生了:崇禎時,西法黨們終於在山東開始練兵了,練的這些兵為了一隻雞,最後叛亂投了八旗。

不是,您這“一人食數人之餉”的精兵怎麼會餓到去搶一隻雞?這餉銀到底是買不著東西還是流去了不該去的地方?

崇禎初,京營士兵月餉一兩四加一斛米,但絲毫沒有戰鬥力,一年吃掉97萬8千石的糧食,結果卻只選出來不到一萬戰兵。

關寧軍月餉1.4兩加一斛米;南兵1.5到1.7兩;東江軍月餉7錢加一斛米;其他九邊軍鎮就更慘了,基本從2錢到8錢不等。如薊鎮有4.5錢的,也有7.5錢的。明明都是兵,差距就這麼大。

永平城原本有一千標兵,民壯操兵兩千餘,遼事興起後又增設了忠武營三千。但是崇禎起搞汰兵,一下子營兵兵力減了三分之二,操兵減了十之六七。於是到了己巳之變,就被清軍輕鬆打下來了。

薊鎮守臺用火箭,戚繼光曾有定製,需5分銀一支,才能製造出合格品,且要每年淘汰庫存換新。到了明末崇禎年間,這火箭變成了8厘一支,而實際只給了工匠4厘銀子製造,還從不更換。

且不說這種火箭除了當煙花放一放之外還有什麼用,更需要問一句另外4厘最後到誰腰包裡了。

又比如,萬曆十九年朝廷定大同一鎮八萬兵力,負責守六百里邊,而到崇禎時,大同重鎮堪戰之兵居然僅剩萬餘。養馬這種大事僅春秋給點豆草,夏秋……自己放牧去養吧。

“遼難無兵非無兵也,將官家丁額有成數”,遼西一家丁吃五六名士兵之餉,其家丁之餉又有一半入了將官囊中。

前面說關寧月餉1.4兩,實際大半剋扣給了家丁,然後實發給普通士兵才4錢。祖氏一門多蓄家丁,吳襄養三千彝丁,都是當做好買賣在做。

遼事初起時,朝廷調川湖貴三省兵。這本來是大明的常規操作,但你調兵好歹也調土司兵啊,結果兵部為了湊數和減少支出,把無主苗民招來湊到這些援兵裡。然而這些苗民之間偏偏很多都是世仇,於是“以世仇殺之人並馳而入”,鬼知道這是什麼神操作。

總歸一句話,原歷史上明軍打不過後金軍,主要原因可能真不是“明軍”不行,而是“明制”不行了——那些舊有的壞制度呈現出越來越快的崩塌之勢,每個人只顧著從中撈錢,於是最終打出了GG。

當前大明的軍改其實也還沒有觸及家丁制度的改革,高務實只是把裝備製造剝離出來了,同時在財務上大大加強了監管和透明化,本質上大明的軍事體系仍然有軍閥化的傾向。

只是……怎麼說呢,如果說大明軍隊軍閥化,那麼現在高務實自己就是皇權之下最大的軍閥。他什麼時候會一刀砍向自己?沒人知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三國之再續大漢三千年

執筆墨畫你傾城

大明元輔

雲無風

從海賊開始吃軟飯

落雨飛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