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80章 劍指東瀛(圓六)大明皇家軍事學院,大明元輔,雲無風,全免費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
張萬邦的膽量無疑堪稱豪勇,但豪勇從來不是魯莽,張萬邦敢於如此決斷是有其根據的,是其認真分析之後所形成的力量對比作為支撐的。
如果僅從兵力而言,朝鮮軍有三萬出頭,他所部能出城作戰的兵力僅僅三千四百,雙方的兵力對比約為九比一。
傳統兵法認為,“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敵則能分之,少則能守之,不若則能避之”。
意思是我十倍於敵,就實施圍殲;五倍於敵,就實施進攻;兩倍於敵,就要努力戰勝敵軍;勢均力敵,則設法分散各個擊破之。兵力弱於敵人,就避免作戰。
按照這個觀點,張萬邦現在最好趕緊撒丫子開熘,哪怕膽子肥點,了不起也就據城堅守罷了,能保住吃飯的傢伙就算成功,怎麼敢出城作戰呢,那不是找死嗎?
但是,張萬邦的軍事思想主要是受高務實的影響,例如他對“力量”的認知就幾乎完全出自高務實的火力密度理論,即“力量”強弱決定於在一定的時間內,武器數量一定的情況下所發射出的彈藥的數量的多少。
放在眼下要面臨的作戰來看,那就是一道數學題了:三千四百明軍的火力密度與三萬朝鮮軍的火力密度相比,究竟哪方更具優勢?
當然,這道題要考慮到戰鬥是分不同階段的,因此題目也會分成不同階段,例如在遠距戰鬥、中距戰鬥、近身戰鬥等不同階段,雙方火力密度顯然也有區別。
同時還有相關一些因素會影響火力密度,比如說雙方軍隊的承傷耐力——即指多少傷亡會導致軍心動盪、士氣崩潰等。
按照張萬邦對朝鮮軍的瞭解,他們雖然接收了明軍許多淘汰的火器,但權慄認為明軍支援的老式火槍效果不佳(這個是相對於日軍鐵炮而言),因此只要了一些三眼銃,其他各種各樣的火槍則都沒有選用。
他們主要加強的是火炮方面,例如“勝字號炮”那種二十多年前就被高務實看不上的玩意兒,大抵都是佛郎機炮、虎蹲炮之類輕型火炮。
在張萬邦看來,對方的火炮雖然得到加強,也不過是比倭寇那種幾乎沒有火炮的軍隊強點,相比裝備清一色京華火炮的他麾下所部差得遠了。
火槍就更別提了,三眼銃連日本鐵炮都不如,只能近距離放出來聽個響,實際上更多的是當成鐵鐧來用,與他所部的萬曆二式毫無可比性。
綜合來看,在火力密度層面,哪怕朝鮮軍兵力優勢巨大,實際上卻反而不如明軍。
對於火力密度的這些問題,高務實曾經與戚繼光細談過,而後來戚繼光在講課時又對參與培訓的將領做過更加細緻的教學。
說到教學,這裡需要補充說明一件事。戚繼光在數年前南下震懾漕軍騷亂之後回京,受到一番表彰,然後因為任職期滿上限,便卸任了禁衛軍司令一職,旋即改任當時新建立的大明皇家軍事學院首任院長。
這所學院是在高務實的推動之下成立,說起來當時為了推動這件事,高務實還很是費了些心,因為整個朝廷的輿論都對此不怎麼支援——確切的說,“不怎麼支援”的是實學派,其他官員對此幾乎都持反對意見。
中國從來沒有軍事學院這種傳統,指揮作戰這種事雖然在諸子百家時代就已經有了相應的“兵家”,但那是作為學派存在的,其在理論上是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學習的。
即便要說傳承,那多半也只是家庭傳承或者說家族傳承,此外除了鬼谷子曾經教出龐涓孫臏兩名傑出弟子算是有點“師門感”之外,少有軍事學院性質的存在。
在高務實穿越前的時代世界各國基本都有各自的軍事學院,學院數量因為國家大小強弱而不等,而這些軍事學院的共同起源則一般都認為源出歐洲。
同為早期文明的發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